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胃癌分別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8位及發生人數第8位,每年有2,000多人死於胃癌及4,000多名新發生個案,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6倍,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要到晚期才確診,約有4成患者已經無法開刀,只能依賴化療,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與生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林肇堂說,30多年前胃癌是十大癌症死因第1名,因為當時飲食習慣多以醃漬為主,也因此胃癌可以說是「窮困年代的病」。如今導致胃癌發生的原因,大致上仍與環境、飲食、免疫、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病有關,其中8至9成的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的!要早期發現胃癌,唯一方式就是定期做胃鏡(內視鏡)檢查,早期發現甚至不用開刀,只要做一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就能將早期癌局部切除,治癒率相當高。以下是林肇堂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原文刊載於2022/3/9,更新時間為2023/7/13)
日期:2021-03-10
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一些研究人員發現某部份人比其他的人更易感染新冠病毒,也更容易出現症狀,不同患者症狀的輕重也有顯著差別。科學家迄今只知道這些差異與基因與血型有關,但還不知道真正的因素,目前只知O型比其他血型感染率低12%、重症率低13%,而A型發生重症機率比其他血型則高出驚人的1.5倍。
日期:2021-03-08
國健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連續13年居10大癌症之首,近年亦有不少名人包括李國修、賀一航、豬哥亮等,均因罹患大腸癌過世。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表示,大腸癌除了基因突變、家族史外,和飲食、肥胖以及運動都有關係。要預防大腸癌,首要是釐清有無家族史、特殊基因突變問題,如果有,則10多歲開始要做大腸鏡追蹤,如果沒有,滿50歲不能只做免費糞便潛血篩檢(FOB Test),也要開始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檢查,而且後續每一兩年都要定期做,不要5年才做一次,因為過程中只要發現息肉,立即切除、電燒,就能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健康。以下是饒樹文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日期:2021-03-03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為本國籍20多歲男性(案956),去年9月至波蘭就學,今年1月28日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獨自於親戚家檢疫,檢疫期間皆無症狀
日期:2021-02-28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案948至952),均為菲律賓籍女性移工,年齡介於20多歲至30多歲,今年2月3日搭乘同班機來臺工作,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無症狀,並至集中檢疫所檢疫。
日期:2021-02-25
只要理解危險因子,並依個人生活型態制定篩檢計畫,即使罹癌,康復的機率也遠比你想像得高。《今周刊》訪談台灣最常見的十大癌症權威名醫,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降低風險,並及時阻止癌症發展。
日期:2021-02-24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案939),為本國籍50多歲女性,長期居住美國(2019年6月自臺灣出境),去年10月17日曾出現喉嚨不適情形,10月21日在美國當地檢出COVID-19陽性後,於美國家中自主隔離,11月14日及18日兩次檢驗結果皆為陰性。
日期:2021-02-17
越南政府13日通報新冠肺炎(COVID-19)境外移入確診病例,其中一人來自台灣39歲女性,引起各界關注。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表示,依照確診者在台的就診紀錄,「在台灣傳染的可能性很低」,要台灣民眾不要擔心。
日期:2021-02-15
越南在昨(13)日通報新增4例境外移入,當中有一例來自台灣,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稍早有跟越南聯繫,但因為越南也還在放農曆年假,尚未取得回應,但有明白說明年齡、性別、國籍,指揮中心利用移民署系統及代表處協助查詢,目前鎖定一名對象,但還在了解當中,有進一步消息會跟國人報告。
日期: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