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行政院長蘇貞昌1/4宣布將普發現金6000元,還稅於民共享經濟成果,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有不同意見,認為所謂的「稅收超徵」是實徵數大於預算數,但實際都是政府應該要收的稅,問題突顯出行政失靈,預算編列過程有很大的問題,導致連2年預算超出4000多億元,讓人民覺得政府荷包滿滿,但人民日子卻苦哈哈,因而產生相對剝奪感。對此,名嘴汪浩在臉書列出6點,回應外界對中央普發現金的疑問。1. 政府每年有收入和支出預算,但這三年因為全球對資通訊產品的需求增加和台灣防疫出色,台灣2020-2022三年出口和經濟都好於年初預期,因此政府2021和2022年從企業收到的稅超過年初預算。這不是高嘉瑜所說的「政府行政疏失而超徵稅」,這是全民配合政府防疫,努力生產出口,取得經濟和財政好於預期的成果,全民都應該很驕傲才對!2. 現在大家討論的是這部分不在原來2022年支出預算中的,多收到的4500億怎麼花?總統決定分成四個部分花,包括1000億汽油價格和勞保補貼;1000億加強韌性經濟方案,就是苗博雅想要的各種對弱勢族群的補助;700億返還地方政府;剩下的1800億中,普發現金1400億,留下後備400億。這種分配方式面面俱到,雖不能讓任何人特別滿意,卻也照顧到所有人,出口紅利,雨露均霑。3. 但是,苗博雅提議的許多補助或花錢方案,可以由2023年總預算來處理。不要把2022年一次性多收到的稅如何花,和政府長期的產業支持或照顧弱勢族群的方案混在一起。不然,如果2023 政府稅收不足怎麼辦?4. 我是主張台灣繼續成功的「小政府,大社會」政策,不要受西方福利主義影響,政府一旦要設立各種補助或福利,要取消是很難的。但將超收的稅一次性發給全民,不會成為習慣,大家開心一下而已。要相信老百姓比政府官員更知道怎麼花錢對自己好。5. 有人擔心發現金會造成通膨,這是誤解。這4500億都是會被花掉的,用不同方式花掉,錢都會流回經濟體系中,總量約佔GDP 2%,影響有限。除非將這4500億都拿去還長期國債,才有財政緊縮,壓制通膨的小小效果。6. 通過對油氣價格補貼來壓制通膨不能長久,還是要靠自由市場機制來調節供需,才能解決通膨。
日期:2023-01-05
確定發錢!行政院長蘇貞昌今(4)日宣布,將在農曆年後普發現金每人6000元,希望開春以後就能給全民一個新春的祝福。同時指出今年整年將給予中低收入戶加碼,農曆過年前讓低收入戶每人加發750元,中低收入戶每人加發500元。2022年全國稅收超徵約4500億元,扣除分配地方政府、撥補勞健保及電價補貼之後,剩餘1800億元,除預留不時之需外,府會週二(1/3)表示將發現金「還稅於民」。府院初步規劃每人擬發放6000元,將提出特別條例並編列特別預算,但農曆年前恐來不及發,預計3月入帳;若作業時間來得及,最快2月底、3月初民眾就會拿到這筆錢。今(1/4)日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法定程序絕對不可能在一個禮拜內完成」,至於究竟會發多少錢?柯建銘說:「不可能一萬,因為錢就不夠了,但相信不會少於5千。」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上週國安高層會議中,總統蔡英文已請蘇院長率領各部會,將相關具體計畫、財務規劃、經費來源等研擬定案,並適時向國人報告。他說,相關方案所需要的法源根據和預算編列,行政團隊也緊鑼密鼓進行盤點作業,並將適時提出法案送請立法院審議。總統也期盼朝野黨團能夠支持,讓計畫能夠周全執行。
日期:2023-01-04
中華電信基金會於2020年起啟動「蹲點創新設計行動計畫」,讓地方產業與跨領域人才有所整合,為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注入創意能量。在創新設計計劃中,透過連結大專設計系師生團隊與社區夥伴,在共創共好的過程達到翻轉地方能量、創造經濟價值的目標,同時實踐企業的社會永續責任。
日期:2023-01-04
近年來,電腦、手機、甚至元宇宙相關的頭戴式裝置盛行,造成民眾用眼過度愈來愈普遍,也造成眼科疾病持續增加。當醫療需求逐年擴大,台廠如何面對,抓穩市場成長機會?
日期:2023-01-04
政府今年稅收超徵4500億,府會周二(1/3)都表示將發現金「還稅於民」,行政院長蘇貞昌周三(1/4)宣布每人發6000元,法源及發放方式各部會還在盤整中,希望開春以後給全民新春祝福;另外,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也有額外加碼,將在過年前每人加發750元、500元,每月入帳,全年度比照辦理。
日期:2023-01-04
編按:我們都希望人生早早實現財富自由,但是每個月有限的薪水困住我們對財富的想像,本書作者楊倩琳就要告訴所有的小資們,只要掌握執行方法,並且開始行動,一切關於變有錢的幻想,事實上是可以被實現的夢想。楊倩琳出生在單親貧困的礦工家庭,為了賺取學費及生活費,15歲到印刷廠當女工,只是高職同學偶然一句話:「楊倩琳你一定考不上大學」誓言考取大學。努力上班存錢去英國留學攻讀碩士,到最後在上海財經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從工廠女工到科技公司營運長,成功翻轉人生。回首過往,楊倩琳勉勵讀者「人生只會苦一陣子,不會苦一輩子」。
日期:2023-01-03
浩鼎生技(4174)董事長暨創辦人張念慈於台灣時間12/29上午,在美國聖地牙哥家中因突發心臟病猝逝,享壽72歲,消息傳出各界震驚。張家三兄弟都是「生技界聞人」,張念慈排行老大,與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讀博士後研究時,緊臨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的實驗室,兩人變成莫逆之交,到後來成立浩鼎後進一步產學合作。張家老二張念中是美國生物統計公司主管,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高度互動;老三張念原則台大化工系畢業,後來赴美華盛頓大學取得化工博士,現為中裕董事長。
日期:2022-12-29
曾寫過《空港》、《ONE NIGHT IN台北》的知名作詞人、也是一手挖掘「信樂團」的李惠群,週三(12/28)中午於便當店買飯,在門外等待時靠著牆柱看報紙,沒多久卻突然倒下,緊急送往國泰醫院,最後宣告搶救不治。音樂人好友許常德臉書哀悼:「又一位老友李惠群老師遠去,當年受你邀請為信樂團一起創作的歌,如今成了回憶你的主題曲,你總是靦腆的笑著,相信此刻也是。」音樂人熊賢儒說「他的猝逝消息,我忍了幾個小時,真的忍不住了~以前,他常常將剛錄好的歌,拿到我辦公室,拿出耳機,我們一人戴一邊,一起湊著頭聽歌,他問我:妳覺得好不好?夠不夠好?李惠群大哥,這輩子做了許多經典歌曲,發掘了好聲音,生命的最後一刻並沒有在病床上,還是在看報紙。不許哭!」------------------------------------------------大家都以為心臟病是發生在年紀大或是很胖的人身上,其實,在我來看,正確一點的說法是愈不關心自己的人,風險愈高。 這幾年來,不只是病人,就連我身邊的朋友們,都發生讓我感到傷心的狀況。我有一個在媒體業工作的記者朋友,我們因為採訪認識,聊得很投緣,漸漸成了好朋友。那時候,他的年紀不到四十歲,是個高高帥帥的男生,只是因為工作關係,讓他生活作息很不正常,經常暴飲暴食,重辣重鹹還與煙酒為伴。 每回我們碰面聊天時,我都提醒他要好好地關心自己,尤其身處高壓的工作環境中,更要好好注意心臟。我還記得,他總是自信滿滿,拍著自己的胸口說:「我那麼年輕,還壯得跟一條牛似的,不會有什麼問題!」 其實,我說的關心,真的是要他關心一下自己心臟方面的病變,因為我看到他的指甲幾乎沒有月白,眼晴也時常泛紅,加上他不正常的生活作息,基於朋友關心,也是當醫生的職業病,我總會時不時提醒他。 後來,這個朋友好久沒聯絡,消失好一段日子。本來還以為他可能是工作忙,或者是工作轉換路線,直到有一天,他的同事來採訪我時,我順口問起他的近況,才知道他過世了,原因是心肌梗塞。 聽說他在某天趕著截稿的時候,突然感到胸痛又頭暈,同事要他去醫院,但他仍堅持要趕完稿子再去看醫生,後來,他昏倒了,趴在電腦桌前,不知情的同事以為他只是太累了,趴下來休息一下,也就沒有緊急送醫,等到要催稿子時,去搖動他,才發現叫不醒,人己陷入昏迷,這才緊急叫救護車,只是這一切都太晚了。 我聽到這件事,真的感嘆萬千,明明一直千叮嚀萬交代,要注意心臟,關心自己多一些,偏偏他就仗著自己年輕,有青春的身體,總以為心臟病還輪不到他、總以為我是職業病太重,喜歡嚇唬病人,其實,心肌梗塞真的能夠預防,只要多關心自己呀。(原文刊載於2022/6/22,更新時間為2022/12/29)
日期:2022-12-29
民進黨中常會今(12/28)日通過1萬多字的「2022年九合一大選暨修憲複決公投檢討報告」,但在公布的3843摘要版,全文未提及前黨主席蔡英文的責任,至於論文事件,則以此事件未能及時止血,設下停損點,造成外界不滿、候選人退選,陣前換將,更影響到年輕族群對於民進黨的信任,進而影響其他縣市選情。
日期:2022-12-28
在寵物醫療領域,共信醫藥科技控股(簡稱共信)走了一條很不一樣的路。作為完全由台灣自主研發的狗癌症用藥、原本是專注人類癌症新藥的生技公司,2022年11月,共信成功將寵物癌症藥授權海外,與澳洲醫療器械公司Interpharma Solutions Pty簽署授權協議,據母公司共信-KY發布的重大訊息,共信將取得簽約金及分階段里程碑款項共200萬美元。
日期: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