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等年度國片票房破億元的電影,中保科旗下百分百持股的樂到家,都是投資方。樂到家投資勝率高達六至七成,關鍵推手正是現任總經理郝柏翔。
日期:2021-12-15
當晶圓代工產業持續發展,測試介面技術的需求也在同步提升,這讓台灣測試龍頭中華精測的重要性水漲船高。
日期:2021-12-15
根據《財訊》報導,台灣選舉頻繁,已有社會過度動員、對立之虞;但繼連續不斷的罷免案之外,公投案又成為政黨對決大戰,再度上演提早選舉的戲碼。
日期:2021-11-18
走出工廠應用場域的服務型機器人全球崛起中,擅長軟硬體整合、產品智慧化的台廠大有可為,除了科技大廠爭相投資,中小企業、新創只要抓對趨勢與商業模式,同樣有銷往國際的競爭力。
日期:2021-11-17
除了Gogoro、光陽Ionex兩大陣營外,全台第一輛電動重機ottobike也即將上市。這個幕後推手來自1位年過70歲的越南台商,並想藉此建立起供應鏈國家隊。
日期:2021-11-03
宜蘭清水地熱是台灣首處地熱實驗場,但因為開採技術與量能不足,荒廢近三十年,在今年重啟的幕後推手是結元能源總經理林伯修,如今這裡的發電裝置容量是關廠前的十倍。
日期:2021-08-25
根據《財訊》報導,4月底開始,多家外資台灣資本市場上掀起「科技股降評潮」。從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封測龍頭日月光到IC設計一哥聯發科,PC大廠華碩,面板大廠友達的股價,全都進入外資暴風圈當中。今年科技業景氣普遍大好,為何外資圈紛紛調降科技股的投資評等?投資人該如何解讀?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有深入的解析。
日期:2021-07-14
瑞典品牌Oatly吹起一陣燕麥奶狂風,風潮很快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各大咖啡連鎖通路、便利超商紛紛賣起燕麥奶拿鐵,除了國際品牌外,台灣有哪些廠商也開始默默布局?
日期:2021-06-02
汽車輪圈市場仍以傳統鑄造為主,健信三年前決定斥資一個資本額,投入兩岸轉型,一步步切入高端輪圈市場,更瞄準電動車市場,拿下美國品牌Rivian大單。
日期:2021-03-31
滋味媲美日本越光米的台南16號、能省水的台南19號等5品種,全靠他培育!台南區農改場嘉義分場長陳榮坤,過去曾發下豪語「不種田」,但仍是將一生奉獻給水稻。
日期: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