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4-07-26
世界體壇的盛事,巴黎奧運即將在台北時間7月27日凌晨1點半開幕,今年是巴黎在100年之後再度舉辦奧運,受到了高度矚目,而台灣也組成了60人的代表團參賽,今年奧運有什麼看點呢?這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10個關鍵字。
日期:2024-07-25
睽違8年第一個登陸侵台的強颱凱米,25日凌晨0點從宜蘭南澳登陸後,中心已於4時20分左右於桃園市新屋區附近出海,受到台灣地形破壞,強度減為中颱,颱風眼也消失。氣象粉專公布凱米與「護國神山」激烈交手震撼畫面,直呼:「台灣中央山脈地形神奇的力量」。這次凱米襲台,多數縣市連放2天颱風假,有民眾疑惑「北部風雨那麼小,放什麼颱風假?」對此,氣象粉專也解釋,「如果凱米沒有在外海打轉那一圈,沒削弱強度就直接撞進宜蘭、台北,北部還能那麼和平嗎?」
日期:2024-07-25
台積電(2330)在週四(7/18)舉行法說會,公布2024年第二季營收208億美元,以美元計算高於原預期,對第3季的營運展望,預期在智慧型手機與AI相關商機挹注下,表現也將優於預期。展望2024年全年,台積電預期全球半導體(不含記憶體)市場將成長約10%,台積2024年營收成長將略超過中段20位數(mid-twenties)百分比。當法人問到地緣政治對台積電造成哪些影響,是否會讓台積電考慮擴大在美國的設廠計畫,或甚至是考慮複製在日本的經驗,在美國成立合資公司?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回應,目前策略上並沒有任何改變,一切按照計劃進行中,不會考慮在美國用合資公司的方式成立公司。言下之意,目前川普提出的說法,似乎只是唇槍舌戰,並未對台積電或台積電客戶的營運造成任何影響。
日期:2024-07-18
投資股票十幾年,踩過的地雷還真是不少。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三個最常見的地雷區,希望對投資新手有幫助哦!
日期:2024-07-11
無人機在俄烏戰爭顯身手,TrendForce預估,二○二五年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可成長至三四三億美元。台灣也想打造一支無人機大軍,這些廠商都是背後軍火庫,又是如何從國家隊打進世界盃?
日期:2024-07-10
江坤俊醫師在2020年《單身行不行:名醫背後的偉大女人》節目中分享與太太劉藺秦的愛情故事。始於大學時代的牌局比賽。江醫師回憶道:「我在大一的時候第一次見到她,那時我剛開始學打橋牌,還不太熟練。有一次比賽中,我注意到了她。打橋牌的女生本來就少,而她又是其中非常厲害的一個。她長髮飄逸,身材瘦削,正是我理想中的女孩。她的技術高超,吸引了很多男生圍著她轉,但我心中充滿了競爭意識,總覺得她應該會注意到我。」後來幾次比賽,我們漸漸熟悉。有一次在淡江的比賽結束後,我追上她,要了她的電話號碼,這才有了後來的故事。我們剛開始交往時,我感覺非常舒服。她從小生活刻苦,早早社會化,而我只專注於讀書,對社會上的事一無所知。她懂得撫平我內心的不滿,知道如何讓我開心。婚前,她總是順從我,讓我感覺跟她在一起沒有壓力。結婚後,剛開始並沒有太大變化,隨著各自事業的發展,彼此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江醫師說:「結婚後,她有了自己的事業,眼界也越來越高。生活上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甚至買房買車的事,我都交給她決定。」劉藺秦則表示:「現在他回到家就東西亂丟,叫他收拾或準備東西都不會。對他來說,他是個理工男,連擦桌子都想用吹風機。」她打趣道:「在家裡,我就像個全能工人,負責所有雜事,從換燈泡到馬桶。」
日期:2024-07-05
不同於過去普遍性上漲,今年美股漲幅都集中在科技族群,台股亦然,在此環境下,更加考驗投資人的選股與風控能力,有效分配資金才能穩健前行。
日期:2024-07-03
有朋友好奇為什麼我身兼多職,工作及育兒之餘還能閱讀、運動,還寫文章?其實我是使用了所謂的時間箱管理術。
日期:2024-06-21
中國藉由台灣宮廟統戰的問題層出不窮,近來也有不少網紅主動披露,受到中國「邀約」分享,近來一份台灣學者對於宮廟染紅議題的研究,也登上國際權威期刊《外交政策分析》(Foreign Policy Analysis)上。研究透過經濟學和量化方式找證據和估算結果,結果顯示,有媽祖廟所在的里,經過兩次大選後,且信眾流動性較高,綠營相對藍營的得票有顯著減少的現象,一間媽祖廟會影響的信眾大約925票。而信眾穩固的媽祖廟、關帝廟或其他宮廟的周邊社區,就不存在這種趨勢。根據另一份量化研究顯示,具有中國背景因素的里長,例如曾經赴中或有受到中國拉攏的媒體報導紀錄,該里的「疑美論」會比其他里更嚴重,在2021年「反美豬公投」的同意票/不同意票的相對比例,高出約4.7%。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即將屆滿3年任期,她日前談到疑美論時說,許多惡意行為者利用自由開放的體系進行此事,這是所有人都應共同應對的挑戰。她在卸任前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建議台灣別對中國的挑釁措辭和行動驚慌失措,但也別對這些風險麻木。
日期: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