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全國美術比賽得獎名單出爐,卻意外引發社會論戰。有國中學生以行人過馬路當創作主題,繪畫一幅《帝王條款》獲得漫畫類特優,引發部分網友不滿,認為在嘲諷路人用路權,長期關注台灣交通議題的知名YouTuber「Cheap」也發文批評,認為醜化台灣行人卻還能得獎「真的很可悲」。校方趕緊出面滅火並下架該則恭賀臉書貼文,同時澄清學生本意是希望行人與駕駛間互相尊重,然而輿論仍持續發酵。對此,不少名人發表意見,律師林智群就反酸Cheap是挑軟柿子吃,認為他挾著高聲量就對一個國中生進行批評;科技專家許美華也力挺學生:「所以行人都不能批評?」許美華週四(12/14)在臉書貼出一封訊息截圖,說明該國中生的媽媽留言給他,透露孩子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的心情,還反過來安慰大人。
日期:2023-12-14
臺南古都臥虎藏龍,古都人生性低調,深藏不露,她們對時尚的要求,成了「真君選物企業社」創立的切入點。
日期:2023-12-14
《今周刊》週四(12/14)舉行「第26屆傑出基金金鑽獎回饋社會公益活動捐贈儀式暨公益論壇」,除舉行地方賦能與創生計畫捐贈儀式,針對遠距醫療、長照移動、社區關懷、部落創生、校園傳愛、食物銀行等六大面向,分別捐贈埔里基督教醫院、台灣微光行動協會、全球社會創新、孔雀魚普惠科技、小樹傳愛協會、台北市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等公益團體之外,「公益論壇」更邀請6大投信業者專家,以「展望2024全球經濟趨勢」分享明(2024)年之投資趨勢與理財建議。
日期:2023-12-14
作者吳宜勲2015年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後從事機構工程師一職,並開始了投資的生涯。雖帶著博士的頭銜,但對於股票投資就像是一張白紙,低買高賣的價差交易是他唯一的認知。一心只想著如何快速獲利,早日離開職場,過著自由自在的人生。但人生哪有這麼順利?在一次次的投資失利中,不斷的在股海裡繳學費換取投資經驗。我慢慢的了解,原來投資股票獲利,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特別是越在意股價,股價就越不會動;越押注某一檔,那一檔就越不會漲。被人性的貪婪淹沒的結局,就是和大多數人一樣,最終都是大賠小賺、深度套牢、賺不到錢。2019年起開始思考上班族該如何投資,並了解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打造出當股災來臨時,心態也不會炸裂的投資組合,如此可避免因恐慌而把股票出清在相對低點。投資週期由短天期的幾週甚至是幾天,拉長至數季甚至是數年以上,用時間(長期投資或稱為存股)來增加勝率與獲利。透過分散買進、分批買進與持續買進的方式自組ETF(投資組合),可以達到既保守又積極的效果。2021年4月創立「打造屬於自己的ETF」粉絲專頁,記錄存股的歷程並分享投資的心得。
日期:2023-12-14
身為總統蔡英文長年好友,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周四(12/14)分享其觀察,蔡總統這些年性格、角色有何「不變」與「轉變」,其中「不變」的,是包括蔡始終很誠懇、心地善良及認真,面臨與社會溝通困難的議題時,會非常在意。至於「轉變」的點,蕭美琴爆料,蔡總統在陸委會主委任內,當年在台北市幫她助選時還比較「靦腆」、「涉世未深」,完全不知道如何掃街,因此僅安靜地站在她身邊,但在這10多年來小英已非常融入社會脈動。蕭美琴直言,蔡總統對台灣社會與基層人民的喜怒哀樂非常敏感,且會積極想用政策回應其所接觸到形形色色的需求,尤其在執政期間,更會在每次度過難關或克服挑戰後,都會變成更有韌性且自信的人。
日期:2023-12-14
國家人權委員會於11月22、23連續2日舉辦「2023人權發展國際研討會」,主題為「氣候變遷與人權-國家人權機構的角色」。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表示,聯合國在去年7月間通過「享有乾淨、健康、永續的環境是一項基本的人權」之決議,國家人權委員會就在今年舉辦相關議題的國際研討會,宣示我國努力接軌國際人權的標準。
日期:2023-12-14
美國聯準會 (Fed) 周三 (13 日) 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 5.25%至5.5% 區間不變,並發出迄今為止最明確的信號,即明年將展開一系列降息,意味著過去一年多來的激進升息行動或許已經結束。聯準會最新利率聲明與鮑爾記者會重點摘錄如下:
日期:2023-12-14
曾在2022年9月領先市場喊進日股,被媒體人封為是「基金界章魚哥」的瀚亞投資,於2023年11月底舉行2024年投資展望論壇,現場滿滿的人潮都引頸期待「基金界章魚哥」究竟看好哪些市場?
日期:2023-12-14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發布全國住宅價格季指數,2023年第二季指數為130.8,季增1.51%,年增5.51%。房價持續上漲,存到買房頭期款難度提升,對此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提出「123購屋法」,先藉由購買小宅,讓資產與房價維持等比成長,以利累積後續換大坪數的資金。
日期:2023-12-14
近年全球「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產業快速發展,透過科技化的基因定序,讓醫師能對症下藥,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造福更多病患。2021年,台灣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選為「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亞太區第2名,顯見台灣已乘上「精準醫療」的航空母艦,走入偉大新航道。
日期: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