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7編按:央行今天召開第二季理監事聯席會議,因應主要經濟體持續寬鬆,預期本年通膨仍屬溫和,決議政策利率不變,重貼現率停在1.125%的歷史最低位,連續五季利率不變。展望未來,央行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從4.53%上修至5.08%,低於主計總處預估的5.46%。另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中央銀行表示,美日等主要經濟體M2成長率遠高於2008年金融危機,惟產出缺口仍為負,未來通膨值得關注,但更須留意高公共債務、低利率兩大風險,債務可持續性與經濟成長間的平衡已成重要課題。
日期:2021-06-17
許多人都會考慮未來有什麼變化,但是預測未來很難,短期預測大多數也是錯的,我們應該反過來想,什麼是長期不變的。其中,人口結構變化的趨勢就是不太可能短期改變的,我們應該好好去思考如何應對這個不變的趨勢。
日期:2021-06-07
死灰復燃的本土疫情攪亂台股一池春水,雖然市場似乎逐漸消化這項利空,但在關注疫情發展的同時,投資人也不該忽視國際盤勢的變化,尤其一道經過歷史驗證的「股災魔咒」,已在近日悄悄來襲。
日期:2021-05-26
美中科技大戰持續進行,除了半導體外,還有一個關鍵的稀土戰,台灣有很強的半導體大廠,但很少有稀土產業。
日期:2021-05-13
編按:台股11日下跌652點,收16,583點,創下史上第三大單日跌點,也爆出7148.35億元新天量。股市下殺時,很多散戶會感到恐懼不安,但對安德魯.哈藍(Andrew Hallam)來說,卻是一場難得的盛宴。安德魯.哈藍是加拿大人,在新加坡的美國國際學校擔任高中英文老師。他從15歲開始,就得自己存錢買新衣服,16歲用在超市打工的錢買下第一輛車,大學時就自力更生,將7成薪水用來還清助學貸款,26歲更買下一塊土地…雖然他沒有富爸爸,但正因為他懂得再市場下殺時進場撿便宜,因此能以教師的薪水累積出千萬資產。
日期:2021-05-11
對於如何制定成功的策略,幾十年來一直都不缺相關建議。但我們似乎仍會面臨同樣的困擾:如何才能區分策略的好壞?如何讓團隊齊心協力?如何執行重大的策略決策?
日期:2021-05-04
歷史上股災不斷在發生,人類也不斷在重複著歷史,但以人的本性很容易產生投機的羊群效應,容易跟隨眾人追高行情,導致股價與實際企業價值偏離太遠,最後造成股市崩盤。我們無法預測股災何時來臨,但我們能做的就是避開風險,並學會如何危機入市。
日期:2021-05-04
編按:什麼樣的一本書,還未上市就引起整個金融界熱烈討論?央行前任總裁彭淮南頂著「全球唯一14A總裁」光榮退休才3年,近日由央行現任理事陳旭昇、李怡庭,前理事、台大經濟系退休教授吳聰敏,3位前後任理事合著新書《致富的特權:20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劍指擔任央行總裁20年的彭淮南,抨擊這些年來,台灣房價高漲、人才外流、產業升級不力,都跟央行政策脫不了關係。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更為本書寫了推薦序,陳南光指出央行必須做出制度上的改革,央行應是一個介於政府機構與研究單位的綜合體,不僅組織與運作上應更加靈活有彈性,在面臨新的總體金融與經濟情勢挑戰時,有發現問題、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並自我調整的能力。「主要國家的央行在面臨國際經濟與金融情勢的鉅變時,總會大膽地調整政策目標、啟用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或重新思考貨幣政策架構,必要時進行組織結構的大幅變革。要能做到這點,央行必須有札實的研究團隊與更具彈性的組織架構與人力配置,以及應對制度變革與制定長遠計畫的能力,才能因應未來各種挑戰。」媒體上經常出現美國聯準會或是臺灣中央銀行的新聞,但是在一般人的生活當中,央行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新聞中利率的升降、匯率的升值或貶值、貨幣的供給,這些看似抽象的貨幣政策調整,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絕對超過你我的想像。臺灣房價之所以如此高漲,就跟央行20年來一直維持低利率有關。而長期壓低新臺幣匯率,雖然對於臺灣的出口貿易或許曾有助益,長期而言卻也導致產業升級不力的後果,對經濟體質有負面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背後的道理是什麼?本書用簡潔的篇幅,提供外行人也能輕鬆看懂的解說,讓大家瞭解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日期:2021-04-06
最危險潛在戰爭引爆點在哪裡?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資深研究員卜威爾(Robert Blackwill)與維吉尼亞大學教授澤里可(Philip Zelikow)執筆回答:「台灣逐漸成為全球最危險的潛在戰爭引爆點,台海一旦開戰,美國、中國與其他大國都可能捲入其中。」此報告假設中共武力犯台三種情境並提出許多觀察,但可惜的是在這一連串的分析中仍有疏漏。
日期:2021-03-30
去年SPAC在美IPO總件數占比近半,讓人不禁想問,為何有如此現象?是資金太多搶搭行情,還是超前避險防金融危機?不管如何,未來投資得更謹慎。
日期: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