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金蘭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金蘭共有31項結果
房地產

買家指名上億日圓豪宅 「台灣城」商機也升溫 地價年飆三成 台積熊本廠周邊房市直擊

台積電落腳日本熊本,當地房價應聲而漲,尤其廠區周邊漲勢更是驚人!但這波熱潮背後,似乎也暗藏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現象。

日期:2024-11-06

政治社會

不是蝸牛!奪命小米粽驗出劇毒農藥「托福松」…昏迷、口水多、呼吸有濃烈農藥味…衛福部揭確認關鍵

台東縣金峰鄉部落傳出民眾食用「蝸牛小米粽」食物中毒案件,目前已造成12人中毒,其中3人送醫搶救後宣告不治。衛福部疾管署與食藥署分別檢驗人體與食餘檢體,確認在食餘檢體中檢出為有機磷劑托福松(terbufos),「蝸牛」及「血桐」檢體則為未檢出。

日期:2024-09-19

政治社會

蝸牛小米粽3死12中毒「包滿蝸牛肉」照片曝光…鎖定5可疑致命物質!39年前金蘭醬油家族因生食滅門

台東縣金峰鄉部落傳出民眾食用「蝸牛小米粽」食物中毒案件,目前已造成12人中毒,其中3人送醫搶救後宣告不治,台東馬偕醫院急診室表示,到院前沒有呼吸心跳的病患症狀為全身發抖、失去意識,全身一直冒汗,插管時發現口鼻分泌物很多,最後是呼吸衰竭而死。而根據家屬說法,病患生前有吃過田螺、小米、芋頭,至於何種食物中要等衛生局化驗釐清,初判比較像是神經性毒物。對於這起食物中毒案件,食藥署、北榮毒物中心將派員前往台東進行調查。其實過往也發生過類似案例,1985年6月27日,金蘭醬油創辦家族第2代鍾秋桂一家人因為誤信生吃蝸牛養生,在別墅內生食非洲大蝸牛而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導致夫婦兩人及長子鍾德富、母親鍾林腰皆喪命,次子鍾德尚臥病十多年後也不治,幾乎滅門。唯有當時人在海外的3子鍾德亨倖免,自美國返回台灣接班。

日期:2024-09-18

焦點新聞

2024中秋想到河濱公園烤肉,雙北開放場地、時間一次看…「一家烤肉萬家香」紅30年,原來新竹人是推手

中秋節同時也是台灣獨有的烤肉日,陣陣烤肉香、炭火味飄散在空氣中,光是聞到香味就令人口水直流!今年中秋假期雖然沒有連假,但大家想要烤肉的心應該還是火熱的吧,如果家裡沒有適合的地方烤肉,也可以到河濱公園平時就開放烤肉、野炊的場地,和家人朋友們同樂。台北市開放場地:大佳河濱公園(10號門旁高速公路橋下廣場)、華中河濱公園(華中橋下自行車道北側橋孔指定區)、道南河濱公園(左岸恆光橋越堤坡道下圓形廣場)、成美右岸河濱公園(麥帥一橋堤外河岸邊廣場)。另因應中秋假期,特別加開大佳河濱公園大直橋下指定區(開放時間中秋假期前一日17時至假期結束日24時止)新北市開放場地:樹林區鹿角溪原住民主題部落公園、三重區中山橋下原住民族主題園區、八里區八里文化公園、新店區陽光橋下右岸萊茵公園、板橋區光復橋下賞鳥河濱公園、永和區福和橋下永和河濱公園等5處,開放時間為9月14日到中秋節(9月17日)共4天,除了上述地點外,其餘河濱全區禁止烤肉。(原文刊載於2019/9/12,更新時間為2024/9/9)

日期:2024-09-09

國際總經

超微大漲拉起去年5月才上櫃的「它」 股價一口氣噴到134.5元!老謝:伺服器導軌市場的要有變化了

今年美商超微大漲,市場也把目光投向去年5月才上櫃的南俊國際,股價從1月12日的81元一口氣漲到134.5元。跟著起來的還有麗台,梁見後的兩個弟弟梁見發、梁見達以大訊科技及肯微科技名義拿下麗台28.8%及14.24%,股價飆漲至85.9元。

日期:2024-02-04

傳產

「豆油伯」釀出全球冠軍醬油!從家庭工廠到年營收破億,二代「長公主」接班竟從還債3千萬開始

這支來自台灣的醬油躍上國際舞台,榮獲﹁美食界奧斯卡﹂英國Great Taste Awards金叉獎,更是今年頒出的十四個獎項中,唯一的亞洲食品。

日期:2023-09-27

科技

新莊家庭工廠起家,46歲老傳產南俊如何從「撞牆6年找不到大客戶」,翻全球前五大伺服器滑軌廠

南俊從家庭工廠起家,總經理吳仁山接班後,拿下兩家國際雲端大廠訂單,競食伺服器滑軌市場。身為傳產二代,他如何幫46年老事業找到新出路?

日期:2023-03-08

政治社會

移民署攜手嘉邑行善團送暖 助重病新住民度難關

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嘉義市服務站接獲轄內NGO團體轉介罹患重病的新住民金蘭,因無力負擔醫療費用且生活陷入困境,便前往關懷訪視,並瞭解實際狀況後,主動聯繫嘉邑行善團攜手送暖,提供扶助救助金,暫解燃眉之急。

日期:2022-05-04

焦點新聞

【還海行動1095】連結各界清除海廢 製成新國民藍白拖 落實循環經濟

行政院推出為期四年、總預算65億元的「向海致敬」政策,每年花費近八成經費用以清潔海岸,但,海真的變乾淨了嗎?。去年《今周刊》實地訪查全台灣海岸現場,發現陳年廢棄物及新生垃圾依舊佈滿在溪河畔、入海口及淺灘的不堪真相,引發各界關注並採取更積極的清廢行動。為保育及永續海洋資源,《今周刊》於去年世界地球日率先發起【還海行動1095】計畫,第一年號召產官及民間組織等12家夥伴、舉辦5場淨灘活動,清除2,572公斤海廢,將9,375個寶特瓶成功變身成2,440雙「新國民藍白拖」;計畫邁向第二年,再有七家政府企業單位加入行列,共同實踐ESG精神,促進循環經濟。

日期:2022-04-22

政治社會

365天追蹤調查》 被「垃」殺的台灣海岸一年後怎麼了?

「海廢」問題並非一朝一夕造成的,人類經年累月製造的廢棄物、一次性塑膠用品不斷入海,隨洋流在世界海域裡漂泊,美國喬治亞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揭露公布,每年有800萬噸塑膠流入海中。去年《今周刊》踏查全台,嘗試揭露海廢「台灣版」的來源,今年再度踏上舊地,看看除了「清理」外,我們還有什麼解決之道?

日期:20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