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57)GB200的運算增強、散熱系統進化,連帶導軌也得重新設計;南俊國際靠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囊括二至三成訂單量,站穩導軌「二哥」地位。
日期:2024-11-20
《今周刊》日前獨家報導,台灣金聯董座改由頂新國際集團新零售群執行長呂政璋接手,儘管其在農業、行銷領域的表現備受肯定,但職涯與金融產業並無直接淵源,這次以黑馬之姿空降台灣金聯董座,令金融圈議論紛紛。而台灣金聯新舊任董座周三(11/6)傍晚才舉辦交接典禮,沒想到不到72小時、週五(11/8)新任董事長呂政璋以個人生涯規劃因素,自行請辭董事長職務,且即日起生效。3天前他才在面對外界質疑資歷不足下,展現自信回說「蘿蔔愈小愈好吃」!究竟為何突如其來就決定請辭,成為「史上第二短命」台灣金聯董事長(前勞動部長林美珠上任1天就請辭),外界都好奇真正原因。《今周刊》第一時間向前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詢問是否會回鍋接任?,他接連5次表示「我已經離職了」,他也是看到新聞才知道這個消息,「也無須煩惱這件事,是因為我已經從台灣金聯退休了,」強調他不會回歸金聯董座。
日期:2024-11-08
台灣金聯資產管理公司人事案引發各界關注,新舊董座6日傍晚交接,卸任董事長施俊吉有感而發指出,「董事長任期可以被隨性剝奪,但國家資產不容隨便賤賣」,要台灣金聯員工堅守原則。新任董事長呂政璋在面對外界質疑資歷不足下,展現自信回說:「蘿蔔愈小愈好吃!」
日期:2024-11-06
勞動部公布「職類別薪資調查」,截至去年7月,年薪排名首位的職業為航空駕駛員,為新台幣352.9萬元,第二名為年薪339萬元的精算師(取得正式資格者),醫師則以年薪234萬元位居第三。
日期:2024-10-30
在現代居家設計中,黃銅掛鉤、復古門把、鐵件開關等五金元件已成為增添品味的絕佳道具。走訪質感五金選物店、尋訪打造五金配件的設計師,挖掘五金藏在細節的魅力。
日期:2024-09-04
在全球淨零減碳的潮流中,臺灣也不甘落後,積極提升綠色科技水平。作為臺灣金屬工業的領頭羊,金屬中心順應電動車輕量化革命,將摩擦攪拌銲接技術從2D平面升級到4D,更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和美國愛迪生獎的雙料國際殊榮。這項創新技術突破加工限制,廣泛應用於電動車、5G、航太、軍工、造船和建築等領域。此外為提升國內離岸風電銲接製造能量,金屬中心建立「智慧數位可視化銲接訓練場域」,致力培養中高階銲接技術人才,藉由完善的訓練課綱、師資及數位化訓練設備,可望全面提升臺灣節能低碳銲接技術能量並降低銲接人才缺口。
日期:2024-08-01
家用空調市場競爭激烈,傳出日本電機大廠日立製作所(Hitachi)將要退出生產的消息,並將旗下空調事業合資公司考慮賣給德國博世(Robert Bosch)。根據日立4/26財報顯示,2023年含空調事業在內的相關部門,營收年減5%,而日本國內去年整體家用空調出貨量,已經連續第3年萎縮。
日期:2024-07-23
「如果早點就會自己理財,才不會聽理專介紹亂買,還賠那麼多。」現年67歲的私立大學退休教師余先生,回顧過去30多年的投資經驗,是一段不斷犯錯、吃虧的艱難旅程。
日期:2024-07-03
勞動基金運用局7/1公告整體勞動基金截至5月底止,規模來到6兆5,994億元,113年截至5月底之評價後收益數為6,073.8億元,收益率9.99%;而5月份受到台股520行情帶動、台股奔上2萬點,單月收益數為1,513.3億元。其中,新制勞退基金規模為4兆3,265億元,收益數為4,119.3億元,收益率 9.97%;舊制勞退基金規模為1兆480億元,收益數為1,003.3億元,收益率 11.56%;勞保基金規模為9,990億元,收益數為893億元,收益率10.39%。勞工最關心的新制勞退基金,截至今年5月底,大賺4,119.3億元,以目前新制勞退1,272萬有效帳戶計算,平均每人分紅可拿到逾3.2萬元。不過,勞保局強調,勞退新制實際收益分配仍須視勞工個人帳戶累計金額、年資等因素分配,須以每名勞工勞退金在整體基金的貢獻程度而計算,因此每名勞工實際獲得收益數並不一樣。勞退分紅何時才能領?勞退基金每年3月都會分配前1年績效收益,分紅依照勞工帳戶內金額、投保年資、月提撥金額比例分配,這筆錢勞保退休金要60歲才能開始提領!
日期:2024-07-01
國際知名品牌價值研究機構Brand Finance與《The Banker》(銀行家)雜誌合作公布「2024年全球品牌價值500強」調查中,DAIKIN大金工業以第336位再次入選全球品牌價值500強榜單,較2023年躍升39位。這更是大金連續第8年入選該榜單,充分印證了大金出色穩健的營運發展能力和卓越的品牌綜合實力。也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中,連續獲選為「世界最具永續經營可能之100家企業─Global 100」。大金空調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專業服務、人才培育等各環節,都已成為日本,以及全球同類型企業學習與觀摩的典範。
日期: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