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量血壓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量血壓共有105項結果
健康

擔心感染COVID-19或施打疫苗副作用?專家:做這兩件事就對了!

自COVID-19本土疫情升溫以來,討論得最熱烈的話題就是「打疫苗」,但是,仍有部份民眾對此存有疑慮,有專家就表示,無論是否感染COVID-19或是施打疫苗後擔心副作用,若要降低風險,其實可以從正確量血壓跟血氧開始做起。

日期:2021-08-06

政治社會

「第一天就收了200個病人!」全台最大、板橋檢疫所所長告白:4天睡不到15小時,壓力爆棚

進入三級警戒已逾一個月,疫情雖然逐漸降溫,但雙北依然是高度警戒區。尤其過去一個月,全台居高不下的確診數,來自雙北市貢獻最多。新北市政府在5月27日緊急新增設置板橋、三重等多處的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收受新增的輕症、無症狀確診病患。其中,可容納300人以上的板橋集中檢疫所,收治人數最多,照護壓力也最大。隨著疫情放緩,接下所長任務的亞東醫院外創加護中心主任洪芳明總算稍微鬆了一口氣,但是回想疫所成立的那幾天,確診人數奔向高峰,疫所所有醫護、工作人員壓力爆棚的景象,依舊深刻難忘。以下為記者整理,洪芳明以第一人稱口述方式呈現:

日期:2021-06-22

政治社會

除了輕微發燒沒別的症狀,卻差點送命...一個從鬼門關回來的新冠故事,讀完可能會救回你一命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日期:2021-05-24

健康

頭暈頭痛、耳鳴失眠可能是高血壓!自我調節穩定血壓練這招

高血壓是國人越來越普遍的亞健康現象,主要是飲食習慣西化,脂肪攝取過高,再加上運動不足,血壓很容易一路飆高。現在,高血壓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很多年輕族群也有這個問題,因為體重超重的人越來越多,每3個人就有1人高血壓;每4個死亡人數中,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日期:2020-12-11

焦點新聞

拔牙風波》1次拔完與分20次的差別?前成大口腔外科醫揭「關鍵因素」

11月4日,嘉義一名34歲女子前往嘉義基督教醫院處理蛀牙問題,由於牙根爛掉的關係,醫師遂一次拔除20顆牙齒,返家隔日昏迷,並失去生命跡象,送醫急救仍宣告不治。消息曝光後,引起全民熱議,新聞底下不乏網友將矛頭指向當時處理的醫師,紛紛罵道,「沒資格當醫生!」「醫生根本亂搞,哪有一次拔這麼多牙的?」更有人稱醫師沒有醫學知識等論調,難道真如眾網友所言,這件事是不對的嗎?

日期:2020-11-19

健康

失智患者子女罹病風險高 大同醫院推失智前先「護智」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積極推動長壽醫療與預防,會早於政府執行長照2.0、加入國際健康促進合作網路是迫於現實,「不這麼做,大家都很累。現在(推動健康促進網後)不僅節省健保支出,也減輕醫護人員負擔。」現任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的楊淵韓這麼說。

日期:2020-10-21

政治社會

借鏡》高雄大同醫院主動找出潛在病患 全台最大資料庫+社區力在老人失智前先「護智」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恰巧位在高雄「最老人口」位置,處在前金區、新興區及鹽埕區間,據醫院統計,就診病患4成以上為逾65歲長者。

日期:2020-10-07

健康

主動脈剝離9成都是高血壓害的!6個「保命之道」記下來

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指出,主動脈剝離9成都是高血壓引起,高血壓的併發症在腦部容易造成腦血管破裂、腦出血,在心臟則易造成心肌梗塞,對主動脈最大的危險就是造成主動脈剝離。因此,有高血壓的病人一定要嚴格控制血壓。

日期:2020-09-27

健康

「主動脈剝離」致死率高 醫教一招自我檢測是否為高危險群

20210203編按:台積電元老、世界先進行政副總兼代理發言人劉啟光,周一(2/1)突發主動脈瘤破裂,送醫急救後宣告不治,享壽62歲。事實上,主動脈瘤破裂引發主動脈剝離機率大,因此患有主動脈瘤時,更要特別注意身體狀況。

日期:2020-09-21

產業動態

看病、領藥不用再怕排隊 北醫與健康力如何出招把醫療變得有溫度?

看病最怕舟車勞頓、花時間掛號等排隊,現在這個問題將獲得解決!

日期:20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