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重症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重症共有1372項結果
焦點新聞

台灣能擋住Omicron社區流行?4個QA掌握疫情最新預測 「這件事」可望促成病毒流感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Omicron變異株使染疫人數居高不下,台灣桃園機場群聚感染事件,也持續延燒,導致民眾人心惶惶,就怕全台「重回三級警戒」。

日期:2022-01-10

全台防疫報導

「第三劑」要打什麼疫苗? 醫師最不推薦「這廠牌」:抗體反應低又要承擔副作用

本土桃園機場群聚感染導致國內疫情升溫!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縮短「第三劑」施打時間,從最一開始的6個月到至今只需要間隔3個月(12周)即可。第三劑的廠牌該如何選擇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不建議追加劑選擇腺病毒載體的AZ疫苗,原因是抗體反應最低又要承擔一定程度的副作用,特別是前兩劑基礎劑是AZ +AZ的人。

日期:2022-01-10

產業個股追蹤報告

【麥克連】20220109產業個股追蹤:台股已經見高點了嗎?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1-09

國際總經

聯準會、非農2深水炸彈 逼美元浮出水面…陶冬:市場近期跌宕的是「這原因」

全球風險資產市場,在動盪中迎來了2022年的第1個星期,美國聯準會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會議紀要激起了市場對「更早、更快地」實施政策緊縮的恐慌,S&P500一周下挫4.7%,NASDAQ下挫4.3%,國債被全線拋售,10年期國債利率升到1.77%的疫情以來最高水準。除了FOMC的會議紀要,非農就業資料也不理想,新增就業人數不到預期的一半,但是工資卻重拾升軌。聯準會和非農兩隻深水炸彈,逼得美元浮出水面,美元指數DXY貶值至95.7。

日期:2022-01-09

政治社會

2劑疫苗遇Omicron「幾乎沒盔甲」 全民接種第3劑能防堵疫情擴散? 專家提醒:小心2關鍵破口

世界疫情再起,隨著年節國人返鄉人潮強勢進入台灣社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6)日更鬆口,Omicron病毒已經進入本土社區,「有幾波傳染可能性」,台灣的防疫韌性再受挑戰。據衛福部統計,至今日為止,Omicron確診者累計已達150件。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本土感染12名確診患者、境外移入138例個案,全數都完整接種2劑疫苗、屬於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目前以擴大匡列隔離、採檢,及調整第3劑接種策略因應。不過,公共衛生專家、長庚大學副校長許光宏提醒,當境外移入確診個案越來越多,防堵境外戰場延伸就是重點,「現在社區已經有個案(入境逾14天後才發現確診者)才要出來了!」若未儘速建立返國旅客流向追蹤機制,恐成防疫破口。

日期:2022-01-07

政治社會

桃機爆4確診》3清潔工、1運將中鏢… 專家給4大建議:「這類人」最難防,易釀嚴重傳播!

新冠(COVID-19)本土病例近日再擴大,據統計,桃園機場昨(3)日至今(4)日共累計4名人員確診,讓國內疫情拉警報,對此,有醫師點出機場高風險的關鍵原因,並給出4大具體建議,盼疫情不要繼續擴散。

日期:2022-01-04

全台防疫報導

門診暴增百人胸痛被掛爆!打完疫苗「輕度心臟衰竭、心室肥大」 醫:90%都打「這廠牌」

全台疫苗數量充足,指揮中心也在近期「暫時」關閉疫苗預約平台,有需要施打新冠疫苗的民眾,自行至醫療院所預約即可。不過,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近期門診看診人數暴增,絕大多數皆為「胸痛」症狀,以打疫苗過的年輕人居多,且疫苗的廠牌90%以上都是BNT!

日期:2021-12-30

國際總經

單日確診直逼13萬例創新高!面對Omicron威脅英國照常跨年,首相強生為何不採行新防疫措施?

本周一(27日),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會見了首席醫療官員惠蒂(Chris Whitty)和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Patrick Vallance)等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數據,進行探討,並藉此決定,是否要祭出新一波防疫措施。

日期:2021-12-29

健康

50、60歲感覺還年輕?運動、養生就能增強身體防疫力 醫師提醒3迷思,小心欠下「免疫債」

免疫力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下滑,不少長者利用定期運動、勤加保健來增強自身免疫力!醫師提醒,約50歲後免疫力就會開始快速下滑,加上幼時施打的疫苗,保護力也已隨時間降低,長者仍應常規接種疫苗,避免暴露於感染或重症!

日期:2021-12-29

ETF養錢術

【麥克連】20211226 近期各國央行召開利率決策會議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