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點睡才算熬夜?半夜11點?12點?答案恐怕會讓你吃驚。重症醫師黃軒指出,越晚睡的人越容易胖,甚至最高全身肥胖風險暴增35%,他也點出和早睡的人相比,習慣晚睡的人會包含的6大特徵。
日期:2024-09-28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國民健康署指出,每年有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萬人數持續增加。此外,國健署2022年公布調查,台灣19歲以上成人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患糖尿病,每四人就有一人處於糖尿病前期,相當於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人面臨高血糖問題,「血糖過高,就像器官長期泡在糖水中。」避免罹患糖尿病,民眾除了日常飲食要控制健康之外,也要定期檢查,有哪些症狀出現就要小心?
日期:2024-05-29
高雄民生醫院驚傳發生「開錯刀」的重大病安疏失,由工友協助送患者進手術房,卻推錯病患,且從病房護理師、手術室護理師,到麻醉跟執刀的外科醫師,全都沒發現。為何會發生如此離譜事件?民生醫院副院長張科說明,是因為主治醫師未依照SOP流程,直接打電話給護理站要求送病人到開刀房,中間跳過由開刀房護理師打電話給護理站護理師後,進行病患傳送,才會出大差錯。高雄市衛生局也宣布,免除院長顏家祺職務,主刀醫師事後甚至涉嫌病歷登載偽造,被加重處分,兩大過免職,並移送法辦。麻醉醫師、開刀房護理師、病房護理師及運送工友「未依規定落實病人辨識」均記過1次。
日期:2024-04-11
小S公公突傳3/1心肌梗塞猝逝、享壽84歲,家中明明是溫暖的地方,怎麼會發生猝死意外?重症醫師黃軒提醒,許多猝死案例往往發生在「臥室、客廳、浴室」,而不是在外頭,呼籲民眾要注意隱藏在生活習慣中的6大危機,居家也要做好保暖措施,勿讓猝死意外來敲門。
日期:2024-03-02
編按:近期台灣疫情維穩,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再發出警告,全球多個地區的新冠疫情有上升趨勢,特別是隨著北半球冬季即將來臨,疫情可能升溫。面臨不斷變種的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科醫師黃軒分享,要特別小心手扶梯,人來人往最容易受到污染,3大微生物菌種常出現在手扶梯上,提醒6點預防。(原文刊載於2023/6/12,更新時間為2023/9/8)
日期:2023-09-08
日本排放含氚核處理水一事,讓包括台灣在內的鄰國都相當緊張,更造成中國、南韓民眾恐慌性囤鹽,外傳吃加碘鹽能抗輻射,使得台灣民眾也一窩蜂的前往賣場搶鹽,掀起一波「搶鹽之亂」,不僅1kg、500g裝的台鹽快速售罄,賣場貨架上的可食用鹽巴都被搶購一空。對此,美廉社開出第一槍,宣布祭出「限購令」,規定每位消費者限買4包鹽巴。而全聯及家樂福目前未限制購買數量,強調會持續補貨,呼籲民眾依正常需求量購買勿囤貨。如此趨之若鶩的現象讓醫師搖頭,直言若要靠吃碘鹽達到防輻射的效果,「成人需要每天吃近10公斤的加碘鹽」,但量還沒吃夠就先爆血壓,直呼這是一個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唯有採取合理有效的防護措施,才能避免海鮮的輻射污染。
日期:2023-08-29
台中一名民眾到眼鏡行配新眼鏡,卻沒想到會因為店員的疏失,造成難以挽回的失明結果。事情發生在2021年,女顧客驗光前取下隱形眼鏡放在店家提供的儲放盒內,驗光後她先戴上右眼隱形眼鏡,右眼卻突然劇烈刺痛,痛得她大叫,緊急送醫後發現竟是眼鏡行誤將工業用酒精倒入原本應裝生理食鹽水的儲放盒,導致右眼90%化學性灼傷,視力只剩0.04,等同失明。
日期:2023-02-06
臺灣寒流來襲,過年期間連兩天全台共有146人疑因天冷猝死。我們在急診,在加護病房裡,尤其在冬季期間,常常有猝死病人送過來。如果是之前沒有任何病史,沒有三高,無肥胖,有些還沒有抽煙.或喝酒,如果是在壯年時期(<60歲),家人通常會問:「怎麼會這樣?」「剛剛或昨晚才明明好好的?」、「醫生,他健康得很,你有沒有判斷錯誤,他哪有可能會心肌梗塞?...」
日期:2023-01-30
今周刊編按:近來諾羅病毒有升溫趨勢,上周因腹瀉就診人次就高達13.9萬人。對此,有醫師提醒,諾羅病毒不像新冠病毒一樣有「脂質套膜」用酒精無法消除,正確方法要用肥皂加水,勤洗手最有效。
日期:2023-01-18
許多民眾會輕忽新冠肺炎(COVID-19),認為只是一般感冒、流感,熬過了就好,但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有研究指出,確診過新冠病毒的人,會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其以3大器官首當其衝,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提醒,若反覆多次確診,也會加速老化趨勢。
日期: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