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是非常個人化的情緒,按照安寧療護的標準: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與個別差異,我們應該要尊重每個人悲傷程度的深淺與時間的長短,而不是定一個公認的標準去譴責某些少數人太超過。
日期:2019-12-09
有位朋友一生順遂卻像個不沾鍋,沒有嘗過真正的生活感,感慨應該要「滄桑」過;另一位朋友白手起家,罹患不治之症,以平常心笑看最後一哩路,人生滋味難與外人道。
日期:2019-12-04
「救到底」與「好好走」之間,我們永遠都在嘗試著平衡、尊重生命、不輕言放棄,做出對生命最好的決定與努力。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於「急救」、「插管」、「放棄急救」等名詞的反思。
日期:2019-11-07
我一直感到很憂心的事情是,因為醫療知識的不對等,導致病人或家屬做出錯誤的決定。例如已是癌末且癌細胞多處轉移、即將往生的患者,還被家屬要求要化療、急救、插管⋯⋯等。
日期:2019-11-06
89歲的吳爺爺患有缺血性心臟病、慢性腎臟病第四期,平常要吃10幾種藥物,家人發現,他最近食慾下降,體重在短短3個月內掉了5公斤,而且脾氣變得很暴躁,不太能如往常一樣,走路到大樓中庭與鄰居聊天互動,在家中也已跌倒好幾次。到底怎麼回事?
日期:2019-11-04
曾老先生,是等待心肺移植的肺動脈高壓病人,他知道以國內捐贈器官的風氣來說,機會很低,所以事先自己簽了DNR意願書。曾老先生特別交代妻兒:「如果等不到,病情變壞要插管了,就放棄、算了、不再等了。」
日期:2019-10-28
今年「財訊金融獎」金融奉獻獎得主陳冲,歷任金融要職,對金融情勢有深刻的洞察力。在這位金融老兵的規畫下,台灣順利度過了亞洲金融風暴與金融海嘯。經本屆專家顧問團討論後,共同推舉陳冲獲獎。
日期:2019-10-18
罹患重病,是頓刀子割肉的無盡折磨,還是向死而生的重生機會?頻繁接觸死亡、每天被「無常感」圍繞的急診室醫師白永嘉,心中除了有篤定的答案,還有無盡的憐憫…他發現,許多人在死神接近時,才發現人生完全走錯了路,原本在意的金錢、地位根本不值得一提。
日期:2019-10-13
安寧療護其實是要陪伴末期病人和家屬「帶病生活」!病人只不過是帶著嚴重的疾病,甚至直到末期與臨終,他們都仍想要繼續過生活、繼續活下去。臨終關懷與「幽谷伴行」,不是將我們想要的「善終」和各種標準強加到末期病人身上,而是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與個別差異,因此,陪伴他們「帶病生活」才是安寧療護真正的目標。
日期:2019-10-01
七月中旬的週日,我在台南市立醫院演講,開場前接到許伯伯的兒子打手機給我,語帶哽咽地說:「爸爸他已經在前一天晚上在家安詳死亡。媽媽要我通知許醫師,並且記得向許醫師道謝!」
日期: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