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DeepSeek異軍突起,AI產業正從無上限的硬體競爭轉向效率優化與商業化落地;儘管關稅可能引發通膨憂慮,但在利率維持不變下,生技產業有望憑藉資金外溢效應逆勢而起。
日期:2025-02-12
(今周刊1468)DeepSeek的崛起,顛覆了市場對AI發展模式的想像,也讓高算力雲端AI供應鏈個股,面臨評價修正的壓力,究竟這樣的台股震撼彈,投資人該如何因應?在AI供應鏈的布局上,又該有哪些與以往不同的思惟?
日期:2025-02-05
「周五晚上開開心心入睡,沒想到一覺醒來臉都綠了!」「新年紅包沒了,鳴~」 「川普投顧出手,股市馬上豬羊變色」,在台股開紅盤的前夕,美國總統川普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如期加徵關稅,美股瞬間由紅翻黑,整個股票討論區一下子沒了春節的喜氣。事實上,從1/22台股封關日開始,整個農曆年假期間,國際股市就「悲喜交織,有驚恐,也有慶幸」。先是DeepSeek突然暴紅,然後科技大廠財報、聯準會會議相安無事,最後關稅鳴槍啟動,投資人的心情「先驚嚇、後回穩、再驚嚇」,猶如在看一場劇情跌宕起伏的電影,最後川普出現在畫面,觀眾滿臉錯愕。投資人最驚嚇的日子,就是DeepSeek討論最熱烈的1/27,當天夜盤富台指數期貨(富台期)最低跌到1820點,換算累計跌幅高達6.6%,等於大盤至少要跌掉1500點,和台股攸關的台積電ADR、輝達和費半指數,當晚則分別下跌13.3%、16.9%和9.2%,整個美國科技股市值蒸發超過1兆美元。接著META(臉書)、特斯拉、蘋果等企業財報報出佳音,FOMC利率會議後主席鮑爾講話沒有太過鷹派,國際股市逐漸緩步回升,然而在投資人忐忑的心情剛放下一半的時候,川普出手祭出關稅,市場氣氛再度反轉。
日期:2025-02-02
立法院週二(1/21)在國民黨、民眾黨人數優勢下,大砍2075億、6.63%中央政府預算,金額約過去10倍。不過由於表決過程中有不少重複提案、部會名稱寫錯等亂象,綠營主張這樣的預算違法、違憲。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列舉預算提案,怒批國民黨自己也不清楚到底總預算刪了多少,「還有國民黨立委在審機密預算時直播!這樣的預算能送出立法院讓總統公告嗎?」國民黨中央黨部和立院黨團則是砲轟民進黨及各行政部門造謠,抹黑國民黨刪除育兒津貼、節能家電補助、統一發票、新青安貸款等預算。並指控賴清德和民進黨過去也曾凍結公視和教育部預算。而對於砍的金額藍綠也各說各話,藍營並未將補貼台電的1千億元納入計算,認為只砍了1075億、約3.54%。對此,柯建銘說,現在沒人可以說清楚到底砍多少錢,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和民眾黨總召黃國昌都在自打耳光。由於體育署經費也遭刪減,讓相關討論聲浪延燒到棒球界,前中華隊總教練洪一中出面批評藍白後,世界12強棒球賽中華隊首席教練高志綱也在社群發聲「運動員值得國家更多的支持。」
日期:2025-01-22
公務員鐵飯碗真的不吃香了!台電於去年12月26日公告2025年新進僱用人員甄試簡章,一共開出15類、1084個名額,起薪3.9萬元,報名期限將在下周三(15日)截止,卻遭網友爆料,很多類別可能根本無人應考,有人不解台電以前不都搶破頭,如今為何被嫌棄,內行人則點出「薪水少、工作累、危險」等3大關鍵,導致即使積極開缺,照樣乏人問津。
日期:2025-01-11
勞動部日前公告修訂「勞工保險條例施行細則」,對職業工會的管理趨嚴,只要累計欠費達2個月就會打入「黑名單」,不得再向會員預收保費,以保障勞工權益。達人則提醒,一旦被勞保局查核到未實際工作、有固定雇主、因案被羈押、住院中、無職業證照、人在國外、不具投保資格等7種情況,就可能被逕予退保,取消加保資格後年資歸零,已繳納的勞保保費也要不回,勞工朋友務必謹慎看待。
日期:2025-01-11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行事曆顯示,1月發放多筆款項,包括勞保年金給付、勞退月退休金、國民年金保險生育給付等,都將自今(9)日起陸續發放,其中今日入帳的國民年金保險生育給付,符合資格者記得刷存摺確認。同時,由於1月底適逢春節9天連假,18筆款項最遲將在1月24日全數入帳。
日期:2025-01-10
統計全台至少有300萬名勞工的勞保,都是掛在職業工會,達人提醒,近來勞保局查核動作變得相當積極,只要申請傷病、失能、職災給付都一定會嚴審。除到職業工會加保前,得先確認所選的職業工會,與工作性質是否相符,還必須了解加保的具體規定,才可以在沒有雇主的情況下,持續獲得勞保保障。
日期:2025-01-09
台股加權指數2024年全年大漲5104點,創歷年漲點紀錄,漲幅28.47%,還原股息的「加權股價報酬指數」漲幅31.73%。最受存股族歡迎的高股息ETF,全年含息報酬率冠軍為00915凱基優選高股息30,績效22.59%,連續2年奪魁;其次00918大華優利高填息30、00730富邦臺灣優質高息,也都有超過18%的表現。
日期:2025-01-02
2024年底,知名汽車公司本田與日產正式宣布啟動合併,加總雙方全年總銷量,將一舉超車韓國現代汽車集團,躍居全球第三大。這樁併購案背後,不只是日本汽車產業的全球市場保衛戰,也預告全球車市新一輪更激烈的淘汰賽,將殘酷開打。
日期: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