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加拿大籍知名華文作家李怡,本名李秉堯,曾先後草創《伴侶》半月刊、《文藝伴侶》月刊、《九十年代》雜誌。早年關注臺灣黨外運動,志切兩岸三地現況,悉力政經局勢發展,曾撰寫《香港蘋果日報》的社論《蘋論》,經常公開批評中國共產黨,是華人地區重要意見領袖。因立場反共,2020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李怡選擇移居台灣,2022年10月於台北國泰醫院病逝,享壽86歲。獲當時的總統蔡英文明令褒揚。2022年6月,李怡與《九十年代》台灣版負責人邱近思在台北登記結婚。《我與李怡》這本書是作者邱近思在李怡離世之後的療傷之作,也是她允諾心愛之人,以文字還予一個完整人生的作品。本文摘自摘錄自《我與李怡》,同時是李怡《失敗者回憶錄》未完成的篇章。
日期:2024-10-25
親屬死後究竟解剖或不解剖?民眾做決定前,應該先破除錯誤觀念。事實上,解剖有助法醫判斷死者死亡原因,還能提醒生者預防下個類似或相同的死亡發生,貢獻公衛研究。
日期:2024-04-17
農曆年節快到了,家中大掃除總要丟很多用不到的東西,斷捨離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很難,女生的大小物品又比男生要多很多,那怎麼辦?
日期:2024-02-07
當所愛之人面臨失戀、失婚、失業、生病……的人生低潮,如何開啟一場療癒對話,才能讓我們化支持為有效力量?《高敏感是種天賦》百萬暢銷天后伊麗絲.桑德全新力作,讓你學會諮商心理師的對談技巧,用有效對話,撫平所愛之人的情緒與傷痕。
日期:2024-01-30
對某些父母來說 ─ 尤其是被子女辱罵、被警察找上門過、被女婿或媳婦破口大罵、年復一年始終無法見到子女或孫子女而心碎不已的父母們 ─ 唯一感覺仍擁有權力的回應方式,就只剩下將子女排除在遺囑外。「我辛辛苦苦工作賺下這些錢,那傢伙讓我活得痛苦不堪,憑什麼拿這麼多?這是哪門子的公平?」
日期:2024-01-04
因「HOLD住姐」角色一夕爆紅的她,出身賭徒世家,歷經母親重度憂鬱、家庭失和、先生罹患罕病、為家為愛退隱……人生彷彿雲霄飛車,永遠失控加速狂奔,沒有一刻安坐。但那又如何?她把半吊子的自己過得很好,期盼你也能把日子過好!
日期:2023-12-27
2015年1月12日,生日。沒有人跟我一起過,我只是不知怎麼的,一個人遊蕩到了南京,在先鋒書店買了幾本書,回飯店的路上,看到一個女孩子蹲在馬路邊上打電話。一月的南京,天寒地凍,人人行色匆匆,不願在風裡多待一分鐘。而這個女孩就這麼蹲在馬路上,瑟瑟發抖,看著都讓人心疼。路過她身旁,聽到她一字一字氣憤地說:「我—不—甘—心。」這幾個字我太熟悉了。我知道的,你也不甘心。
日期:2023-12-15
當繼承發生時,繼承人間如果有共識,繼承的不動產可以登記為持分共有,如果對於繼承的不動產沒有共識,只能先以公同共有辦理登記,因為沒有應有部分,未來出售時相對困難,只能透過多數決或是法院判決來處分不動產。但是,已經拋棄繼承權的孫女,竟然還可以繼承阿嬤遺產,最後向法院提出變價分割的訴訟,原因何在?
日期:2023-12-14
(今周刊1404)楊小梅曾經不願面對自己的身世,對身為新住民的她而言,那段故事太心酸,她也害怕落入社會的刻板形象。而當她真正找到認同時,她終於成為幫助他人的那方。
日期:2023-11-15
今周刊編按:5度拿下金鐘獎的導演陳慧翎周三(11/1)因子宮頸癌於下午三點病逝萬芳醫院,享年48歲。她曾、包括《下一站,幸福》、《媽,別鬧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都是她的經典作品。親友在臉書發文證實消息:她走得平順,沒有痛苦,這些年來她堅強地與病魔奮戰,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和堅忍撐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不只是為了自己,更為了捨不得她的人,一直努力奮戰到最後。熱愛自由的陳慧翎,選擇不設靈堂也不辦告別式,會以樹葬的方式回歸大地,台灣癌症基金會曾專訪陳慧翎,她抗癌10年,選擇正面迎戰病魔無所懼,以下為專訪全文。
日期: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