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是你的職業,但你還是一個『人』。如果不會做人,怎麼做醫生?」神經外科名醫黃勝堅近年大力推行善終觀念和居家醫療,強調醫師和病人之間的互信關係,以及醫師如何以病人與照顧者為中心,不只治病,更要懂得「死亡」,協助病人和家屬做出適當的照護決策、維護臨終尊嚴。
日期:2019-04-22
在荷蘭年輕人進駐到老人公寓,陪伴長輩排解寂寞、陪他們吃飯、聊天等,開啟一天的日常。老人有互動對象,年輕人從長輩身上學習不同的事物,世代融合讓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天天上演。
日期:2019-04-17
「我們都會死,那為什麼我們不談死?」她是郭慧娟,身兼內政部「現代國民喪禮」編撰委員、殯喪業「禮儀師證照考試」教科書編撰,和「台灣殯喪業資訊網」的總編輯,被稱為台灣的「禮俗女王」,但她,同時也是台灣「死亡咖啡館」的創辦人。
日期:2019-04-11
導演吳念真去年(編按:2015年)曾因摔傷導致顱內出血,一度發出病危通知,「彷彿死過一次」的親身體驗,讓它理解:豁達面對,就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只有學習接受死亡,才能在臨終那一刻安詳離開。
日期:2019-04-11
歷經生與死的層疊交會,方念華如今想來,心中仍有對至親的不捨,然而在陪伴母親走過人生最後一段旅程的路上,盈滿她心中的,除了悲傷,更多的是學習、感觸,以及無盡的感謝
日期:2019-03-19
台灣的醫療體系人力日益匱乏,醫護人員過勞情況比比皆是,國防部的軍醫體系過去靠著招生簡章,最長14年、最短10年的服役年限,間接防止了國軍醫院人才外流到民間醫療體系,不過,《軍士官服役條例》的「洪慈庸條款」,意外地開啟了軍醫體系人力外流的管道。
日期:2019-03-07
26歲特戰傘兵秦良丰去年5月在跳傘預演中,不慎從高空墜地重傷,一度陷入昏迷,經搶救89天後甦醒,如今,秦良丰康復狀況好轉,秦良丰父親秦天人在臉書發文,透露秦良丰即將結束在台北治療的日子,回家鄉高雄復健,儘管未來復健之路漫長,「但起碼是一個好的象徵」。而秦良丰已在今(5)早,自三總搭車回國軍高雄總醫院接受後續治療。
日期:2019-03-05
眼睛是靈魂之窗,利用中醫「食療護眼」是一個不錯的新選擇。中醫師指出,「眼睛是內臟的鏡子」,與肝、腎、脾經等內臟都有關,而養生護眼須從內在做起,可藉由枸杞、菊花、決明子、黃耆等「明目四君子」有效預防,遠離「惡視力」
日期:2019-02-26
近來小爸媽虐兒事件頻傳,光去年台灣兒虐通報就已近六萬人次,政府雖已積極增聘社工人力,但面對高風險家庭的複雜成因,需要跨局處整合資源、一起動員,才有可能抓出黑數、有效預防憾事。
日期: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