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醫療糾紛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醫療糾紛共有107項結果
理財

小蜜桃婚變,10億富商老公誤傳欠債蒸發》財產風險管理師:什麼情況,你該辦「夫妻分別財產」

幼幼台出道的「小蜜桃姐姐」,37歲女星朱安禹,2011年閃嫁10億身家大陸富商李慎言,近日誤傳婚變,原因是老公投資失利欠債。細數近年很多女星都曾風光出嫁,例如徐若瑄、胡慧中、陳柏渝等,但最後都因財產債務問題,登上新聞版面。該不該辦理夫妻分別財產制?另一半的債務問題,配偶一定要承擔嗎?財產風險管理師顏宏斌的建議如下....

日期:2019-05-23

幸福熟齡

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黃勝堅: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

「醫師是你的職業,但你還是一個『人』。如果不會做人,怎麼做醫生?」神經外科名醫黃勝堅近年大力推行善終觀念和居家醫療,強調醫師和病人之間的互信關係,以及醫師如何以病人與照顧者為中心,不只治病,更要懂得「死亡」,協助病人和家屬做出適當的照護決策、維護臨終尊嚴。

日期:2019-04-22

焦點新聞

工時超過20小時、扛生死協商...勞基法能解救住院醫師的過勞嗎?

住院醫師就是未來的專科醫師,更是大醫院主治醫師的儲備人選,惟年輕醫師因長時間超時工作過勞猝死,或因難以適應高壓工作環境衍生自傷傷人的悲劇,在國內卻時有所聞。

日期:2019-03-27

焦點新聞

全身管理一肩扛起 就怕聽到儀器「嗶嗶叫」

今年十月出爐的監察院糾正案文直指,台灣一年粗估有三百五十萬件麻醉病例,不是在專科醫師或受過訓練的人員監督下執行。而健保每年近七千億元的大餅,供養著各式醫療需求,但每年四%的醫療支出成長率,讓健保永遠入不敷出。一次復健、一場心理治療,收益相對低,這些科別被視為「賠錢貨」。醫院為平衡收支,一邊管控聘雇人數,一邊限制治療內容,麻醉專科醫師一人顧五台刀已是尋常,醫療風險居高不下,醫師為求生存,只能離開醫院另謀生路。

日期:2018-11-28

焦點新聞

【誰來照顧醫護之三】醫師納勞基法看診恐等更久 醫怒:難道要病人明天再開刀?

「假設現在下午3點,下一台刀預計要開8到10個小時,而且還不一定能準時開完,難道要病人等明天再開嗎?」曾有醫師這麼反映。事實上,醫師若納入勞基法後可能會產生4大衝突,病患手術受到影響,也是其中之一。

日期:2018-11-08

政治社會

病床邊的照護危機

「你有推薦的看護嗎?」近年來,這句話幾乎要取代「你有推薦的醫師嗎?」成為國人住院時最大的苦惱。住院自己找看護,成台灣特有的醫療生態,龐大的看護費用及請假陪病的成本,掩蓋在看似低廉的健保體系底下。

日期:2018-11-07

政治社會

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 為何成為修復式司法推手

5年前,29歲涂姓女子遭呂姓前男友刺死,涂媽媽金鶯在兇手寄自監獄的信中,認識了呂男的成長背景,讀到了他的悔意,決定放下,呂男最後被判無期徒刑。金鶯如今成為「修復式司法」的陪伴員,用過來人的身份協助被害人家屬,20日一場座談會中,她分享心境轉折。

日期:2018-10-20

焦點新聞

台灣醫療新危機如何解 誰來救命?

「你是因為內心的召喚,而非商業目的,投身這項專業。所以你會隨時為身邊的人們自我犧牲、奉獻,付出愛與溫柔。」「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奧斯勒(William Osler)這句話,道盡了醫師為病患奉獻的天職。但在號稱「醫療王國」的台灣,已有一批醫師,憂心高壓過勞的工作環境,讓他們無法在堅守醫師誓詞的同時,維護自身健康,因此要求被納入《勞基法》,獲得法律保障。寄望於《勞基法》,或許不是現階段的最佳解答,但來自醫界的求救信號,不容輕忽。若不正視第一線醫療人員的艱困處境,被兩千三百萬台灣人視為理所當然的優質醫療體系,終將無以為繼,逐漸崩壞。

日期:2018-10-03

職場

斜槓不只是兼差!培養多重專長讓你不怕失業,也不擔心被AI取代

傳統的職涯發展只能選定一種領域,一步步往上爬,但橫向多元發展不同領域的斜槓一族,提供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模式。具備多元能力的人,很難從一間公司中「失業」,遑論被AI所取代。

日期:2018-09-07

名醫教你搞懂健康

卵巢癌腫瘤標記高別慌 可能是拉肚子造成的

Q:40多歲愛打扮的Amy拿到健檢報告後就整天悶悶不樂,先生一問才知道,原來太太健檢報告的CA125數值寫著「38U/ml」,先生看到紅字比註記的正常值35U/ml略高一點而已,關鍵在於旁邊有小一號的黑體字寫著「卵巢癌腫瘤標記」,Amy以為得了癌症,每天都悶悶不樂。

日期:2018-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