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1/8)剛過39歲生日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外媒竟傳出他面臨「中年危機」!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金正恩在確診之後,比起過往更覺得自己就要死了,所以生日當天北韓官媒包括勞動新聞、朝中社,都沒有報導他的相關新聞,連日曆上也沒有標註、閱兵都沒規劃。
日期:2023-01-10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六日,自行車教練戴夫.布雷斯福獲頒英國BBC的年度最佳教練獎。他以「邊際效益總和」概念讓英國自行車隊脫胎換骨,祕訣就是每次改進一點點。
日期:2023-01-04
臺北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今年結合一校六院特色,以「智慧醫療.創新永續」為主軸參加2022臺灣醫療科技展,展出29個亮點項目。例如北醫附設醫院展出「一張電腦斷層影像就可預測4種疾病」的「Deep-Lung人工智慧多模影像精準健康平台」、萬芳醫院端出「膠囊內視鏡」、雙和醫院主打「 新冠肺炎精準照護AI監測」等,帶領民眾一窺最新智慧醫療新境界。
日期:2022-12-01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今(19)天下午1時48分心跳停止,園方證實「團團」離世,團團遺體該如何處理也引發關注。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下午在臨時記者會中表示,「團團」遺體將會比照大象「林旺」,盡量保存皮毛及骨骼標本,皮毛也有機會做成生態立肢標本,活體細胞也會保留,希望能成功。
日期:2022-11-19
海王子(阿海)兩個月大時,父母因經濟壓力起爭執,母親一氣之下將他丟入大池,被救起時一度失去生命跡象,經長庚醫院急救後撿回一命,但腦部嚴重受損,聽力、視力也嚴重影響。出院後長庚兒少保護中心積極追蹤,7年回診逾30次,完成3次斜視及雙耳耳管放置手術。現在他已經是國一小年級的學生,在老師、安置機構及兒保團隊人員協助下,適應學校生活,更成為老師的小幫手。長庚兒少保護公益計畫召集人龔嘉德副院長感性道:「長庚為兒少發聲是因為看見希望、生命得以翻轉,希望讓每一位兒童都有健康長大的機會。」
日期:2022-11-03
園丁無法改變春夏秋冬,卻能讓春夏秋冬裡的花朵長得好看一點;醫師無法改變生老病死,卻能讓病人在生老病死之間,活得更有尊嚴與備受照顧。城鄉醫療差距,過去一直是台東人心裡最深層的痛,隨著台東縣政府重視、醫療院所戮力提升,讓寶貴的生命不必動輒和死神拔河。
日期:2022-10-20
新冠肺炎爆發後,國人的生活模式驟變。如今遠距工作已成常態,甚至連看診也可在雲端進行。但相對於嫻熟網路的青年,失能長者如坐困愁城,家屬如何維持他們的歲月靜好,成了挑戰。
日期:2022-10-19
在功利主義盛行的今天,社會中仍有許多懷抱理想的人,不求聞達於世,而在各基層角落裡默默地服務奉獻。為樹立醫者典範,發揚優良醫療從業人員之精神及事蹟,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特別表揚不辭勞苦的醫事人員、護理人員及衛生行政人員,如今選拔活動告一段落,2022年「中華民國第三十二屆醫療奉獻獎」名單出爐。
日期:2022-10-09
新加坡一名女子決定拔4顆智齒,選擇全身麻醉,沒想到手術快要結束時卻引發「惡性高熱」,發燒到42度,搶救最後仍宣告不治。女子因為牙齒痛前去看診,發現有顆智齒長歪了,怕其他3顆也會長歪引發疼痛,於是她選擇全身麻醉來拔掉這4顆智齒。手術快要結束時,她卻出現高燒、心跳加速和體內含氧量下降狀況,手術結束後情況也沒有改善,後來轉到大醫院急救還是身亡。
日期:2022-10-07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莫不受到衝擊與挑戰,三年多以來,確診與死亡人數持續急速攀升,醫院在第一線防疫前線作戰的同時,背後還有醫務社工默默協助醫護人員與病患家屬,搭建醫師和病家的橋樑,作為安頓與安心的後盾。向來持續關注醫療環境的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攜手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發起「南山醫務社工獎」,就是希望能透過這個獎項,讓大眾看見醫務社工的努力奉獻,也為社會帶來正向影響。
日期:20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