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美國的「明智選擇」運動,將艱深的臨床醫療指引,轉化為一般大眾都能理解的資訊,建構醫病之間的對話基礎,讓病患選擇真正符合需要的醫療照顧,值得台灣借鏡。
日期:2019-02-26
「不可傷害病患」(Do no harm),是全球西醫學生都曾宣誓遵守的最高價值,因為治療並不總是有益無害,有時對人體的影響更不是立即可見,需要醫師審慎評估。但在台灣,由於健保支付制度的財務誘因,以及民眾對疾病的恐懼,出現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唯有建立正確的醫療品質觀念,才能分辨醫療行為的合理性,避開無處不在的過度醫療陷阱。
日期:2019-02-26
醫療業也跟上最夯的行動支付風潮,不僅可建立屬於個人的完整健康資料庫,提供使用者更周延的科技照護服務,也減省了許多排隊等候時間,讓你看醫生也能很數位!
日期:2019-02-26
特發性肺纖維化疾病(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為漸進性的纖維化間質性肺炎,五年存活率僅20-40%,比某些常見的癌症來得低。病人在臨床上的表現與多種肺部疾病相似,例如不同程度的咳嗽或呼吸困難喘氣,因為這些症狀也常出現在其他常見疾病,因此有時候會被忽略掉,須藉由臨床胸腔專科醫師做一些必要的檢查,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日期:2019-01-30
人工智慧狂進化!不只理論、技術,更是應用面的全面展開。從工廠到農地,從馬路到魚塭,都已看見靠AI解決民眾痛點的案例;在醫院,門診室裡就有AI把關;上法庭,官司難度也能被計算。AI不是新名詞,但隨著技術到位、工具普及,這是一個AI轉進市井百態的新時代!
日期:2019-01-23
「阿義伯的個案,我們團隊介入前後的改變,讓人印象非常深刻!」堅叔(編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眼神滿是溫馨。
日期:2018-12-21
你知道嗎?台灣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件兒虐發生…「我一個人救不了那麼多小孩,要大家一起來救。」這是台灣首位臨床法醫尹莘玲的心聲。過去她用專業的驗傷技術,幫助許多受虐兒遠離傷害,如今更將她的經驗分享給社會大眾,希望大家一同投入保護兒少的工作。
日期:2018-11-20
家庭教育是一個環節,學校也是另一個重點。採訪台灣學界、醫界、心理臨床與校園現場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一個班級的新「職稱」:手機股長。
日期:2018-11-16
人生每個時期都有它的困擾,像是青春期有青春期才有的困擾;而人到了中年,便會有中年才會有的困擾;那麼,到了老年,難免會產生老年才有的困擾……,這叫特色!
日期: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