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切除外痔的50幾歲李姓婦人,術前趴在手術檯上,醫護人員當場拆掉「雙極電外科器械」塑膠封套,意味著這是全新的,為此,她自費兩、三萬元支付此醫材費用,但果真如此嗎?
日期:2019-05-10
多年前移民紐西蘭,在那遙遠國度,老天讓我遇見兩位朋友,親眼經歷他們罹癌後的正向態度——無懼、自在與從容。在此,我樂於分享他倆的生命故事。
日期:2019-05-09
去年九月《特管辦法》修正,開放六大類細胞治療技術,其中又以適用癌症病患的免疫細胞治療最受關注。未滿一年,已有三十多件合作案送衛福部審查,有一半以上是針對癌症而來。
日期:2019-05-02
「醫師是你的職業,但你還是一個『人』。如果不會做人,怎麼做醫生?」神經外科名醫黃勝堅近年大力推行善終觀念和居家醫療,強調醫師和病人之間的互信關係,以及醫師如何以病人與照顧者為中心,不只治病,更要懂得「死亡」,協助病人和家屬做出適當的照護決策、維護臨終尊嚴。
日期:2019-04-22
堅強的外殼,是為了保護脆弱的內裡而存在,你總是說一個人就可以,一個人就好。你在窗邊默默流的淚,你的家人都不知道,就連我,也是因為意外才看見了。其實硬漢並不是真的總是堅強,大家看到的,是你為了家人而打造出來的硬殼。不用擔心,你並不是一個人,讓我跟你一起戰勝肝癌這個大海怪!
日期:2019-04-22
導演吳念真去年(編按:2015年)曾因摔傷導致顱內出血,一度發出病危通知,「彷彿死過一次」的親身體驗,讓它理解:豁達面對,就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只有學習接受死亡,才能在臨終那一刻安詳離開。
日期:2019-04-11
「不可傷害病患」(Do no harm),是全球西醫學生都曾宣誓遵守的最高價值,因為治療並不總是有益無害,有時對人體的影響更不是立即可見,需要醫師審慎評估。但在台灣,由於健保支付制度的財務誘因,以及民眾對疾病的恐懼,出現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唯有建立正確的醫療品質觀念,才能分辨醫療行為的合理性,避開無處不在的過度醫療陷阱。
日期:2019-04-08
綠島一名媽媽因女兒意外撞傷額頭,緊急帶女兒到綠島衛生所掛急診,請醫師縫合傷口。不過,因當時正巧為醫師休息時間,媽媽被告知先去吃飽飯再來,讓媽媽氣得大罵「這是你醫師的醫德嗎?」在網上引發熱議。
日期:2019-04-01
住院醫師就是未來的專科醫師,更是大醫院主治醫師的儲備人選,惟年輕醫師因長時間超時工作過勞猝死,或因難以適應高壓工作環境衍生自傷傷人的悲劇,在國內卻時有所聞。
日期:2019-03-27
露德協會與亞東醫院醫師楊家瑞共同呼籲:規律服藥、即時討論、了解用藥積極治療 8 年愛滋感染者現身分享圓夢故事 鼓勵帕斯堤勇敢追夢「2019 愛滋防治 2.0」90-90-90-90 升級長遠生活品質。
日期: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