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醫學獎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醫學獎共有52項結果
健康

不想染疫得重症? 新科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發現 體內有「這遠古基因」重症機率大減!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瑞典遺傳學家帕博獲得,他開創古基因組學領域,COVID-19疫情期間,近年研究更發現古人類尼安德塔人遺傳變異基因似乎有保護作用,擁有者染疫重症風險低。諾貝爾委員會今天宣布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由瑞典遺傳學家帕博(Svante Pääbo)獲得殊榮。他不僅替現代人類已滅絕的遠古表親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進行基因組測序,也發現原始人類丹尼索瓦人(Denisova hominins)而引起轟動。

日期:2022-10-04

政治社會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他發現滅絕古人類基因!瑞典遺傳權威摘榮譽…關於諾獎必知的5件事

編按:2022年諾貝爾醫學獎周一(10/3)揭曉,由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斯萬特·帕博(Svante Pääbo)獲得,以表彰其在古人類基因和人類進化的研究成就。斯萬特·帕博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父親蘇恩·伯格斯特龍(1982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的私生子,1986年於烏普薩拉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帕博曾於1992年獲德國科學基金會頒發的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獎,1997年起,一直擔任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2007年被評為《時代》全球最有影響力百人之一。2008年,被《新科學家》評為8位年度科學英雄之一。帕博對現代人已滅絕的近親「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進行基因組定序,成為開創性的研究。

日期:2022-10-03

科技

致力於醣科學研究,連拿2大獎!中研院士翁啟惠成諾貝爾化學獎熱門得主,獲獎呼聲高

諾貝爾獎將於10月3日起陸續公布各得獎人名單,其中現任生策會會長、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講座教授、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2021年拿下威爾許獎後,被外界視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熱門人選之一。

日期:2022-10-03

國際總經

諾貝爾生醫獎由美2學者共享 研究溫度及痛覺感受器有成

2021諾貝爾生醫獎今年由朱里雅斯(David Julius)及帕塔博蒂安(Ardem Patapoutian)2名美國學者共享,他們研究溫度及痛覺感受器有成。諾貝爾委員會指出,人類能感知冷、熱等觸覺對生存至關重要,這是人類與周遭世界互動的基礎,人們多視這些感覺為理所當然,但是這些感覺究竟是如何啟動的,讓人類可以感覺到溫度,2名獲獎科學已經解決問題。

日期:2021-10-04

健康

新冠肺炎亞洲死亡率遠低歐美? 日學者:發現免疫基因有「特殊抗體」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但亞洲人對新冠病毒的抵抗力顯然高於歐美民眾。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兒玉龍彥(Tatsuhiko Kodama)最近幾個月對一百多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的血清樣本進行了檢測,赫然發現在所有病人的樣本中都檢測出一種特殊的抗體。這種特殊的抗體是人體在第二次接觸同一種病毒時才可能產生,因此他認為亞洲民眾在以前就曾經遭受類似的新冠病毒攻擊。

日期:2021-01-06

科技

輝瑞、莫德納新冠疫苗 「救世效應」全解讀

全球引頸期盼的疫苗進度,接連在一周內兩度傳出好消息,輝瑞BNT與莫德納各自研發有成的是mRNA疫苗,此技術在醫療及經濟上都帶來無限希望。

日期:2020-11-18

健康

一把冰錐 背後的荒誕醫學史

一九四九年,神經學專家莫尼茲因前額葉切除手術,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榮耀。此後十多年來,無數接受手術的病患成了失去靈魂的空殼,各國才陸續禁用這項殘忍又愚昧的手術。

日期:2020-10-21

國際總經

武漢肺炎何時在台結束? 新加坡預估是5月7日 但要小心這件事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一項數據模型預估,COVID-19(武漢肺炎)在台灣的疫情本周將9成結束,並將在5月7日百分之百結束,東亞大多數國家可望在5~6月落幕,全世界則將在12月初結束。但開發這個模型的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數據驅動創新實驗室主任羅建曦警告,這個數據模型純粹是研究性質,並且有錯誤空間。若大家根據模型預測的各國疫情結束時間而過於樂觀,防疫態度可能放鬆,恐導致疫情捲土重來,大家一定要小心。

日期:2020-04-30

焦點新聞

法諾貝爾獎醫學獎得主稱「新冠病毒是人工製造」 慘遭同事打臉:毫無根據

因發現愛滋病毒獲得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的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16日接受法國一個醫學專業媒體採訪時表示,用數學模式對新冠病毒基因做研究得出的結果,確認之前印度學者提出的新冠病毒帶有愛滋病基因,是人造病毒的說法。

日期:2020-04-18

產業動態

直面大趨勢 /中醫產業的下一步

十九世紀,中國有了第一家西醫院和西醫學堂後,中醫不再是唯一的治療選擇。當西學東漸,傳統知識與技術真的只能面對式微的命運、等著被取代嗎?黃福祥可不這麼認為。《黃帝內經》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據推估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在東漢至隋唐時期仍不斷修補增訂,這是經過長期累積醞釀而成的鉅著,它主張「形神一體、陰陽調和」,這理論守護了中國人健康幾千年。無可諱言地,中醫的發展之路在現代走得並不順暢,臺灣健保制度施行以來,多數醫療院所和經營者的思維,已經落入既定的模式。許多同業跟黃福祥閒聊時,常發牢騷:「給付制度就是這樣,經營很不容易,但總不能不看健保吧?」在馬光醫療網執行長黃福祥的觀念裡,看健保是必要的,但中醫不能僅指望健保。對於未來,黃福祥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日期: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