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配置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配置共有4179項結果
台股

指數兩天重挫15%,許多人信心崩潰,連法人都急著賣光股票…要避免殺在最低點,這個心法是關鍵

最近又在居家隔離辦公了,整體感受又回到了2020年疫情剛開始的時候,雖然這次上海沒有封城,但是網格化分片區封閉48小時做核酸,每天都有同事說今天他們社區要隔離測核酸,這也讓我們在安排同事輪崗上班出現困難。辦公樓也可能隨時要被封閉,每個去公司上班的人,都要做好隨時可能被封閉在公司過夜的準備。

日期:2022-03-21

台股

一路拼到見上帝!闕又上:退休輕鬆理財 靠這3招年均報酬達6%

離開職場後,退休理財該怎麼做才能創造穩健報酬,不受市場劇烈震盪影響?前華爾街財務規劃師闕又上表示,退休族應「顧好穩健獲利,再求資產成長。」他分享一套「超保守投資組合」,年均報酬可達6%。

日期:2022-03-21

金融

凍漲思維非好事,央行升息1碼值得肯定!謝金河:利率向匯率政策看齊,是重建財富管理第一步

下一個目標:財富管理在台灣。財訊雙週刊的財富管理頒獎典禮,賴副總統,黃天牧主委等親臨頒獎並致詞,我特別提到台灣金融業下一個目標是「財富管理在台灣」!

日期:2022-03-18

國際總經

為何聯準會5月縮表比升息更重要? 外匯策略師:上半年不只盯烏克蘭戰事 更要注意「這三件事」!

就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決定升息一碼後不到24小時,我國中央銀行今(17)日下午也決定升息一碼,意味台美兩國央行的最新政策變化一如預期。在外匯專家眼中,若說要有任何意外,或許是原本金融市場大多預期,聯準會開出的升息第一砲,應該是升息兩碼而非一碼,原因與烏克蘭戰事可能抑制歐洲及全球經濟成長有關。但專家認為更重要的是,大家要注意聯準會預告的開始縮表,而非5月再次升息,因為縮表意味聯準會過去兩年持續挹注的市場資金池將開始變小,屆時恐造成美股再次動盪,同時加重了烏克蘭戰事帶來的市場變數。此外,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變化、美國經常帳逆差何時縮小,以及國際油價是否衝上每桶140美元,都是上半年左右美元升值幅度及市場秩序的重大因素。

日期:2022-03-17

保險

把退休金缺口自己補起來!「勞退自選」8成年輕人挺:投資可以兩軌制,「勞退2.0」勢在必行

《今周刊》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今日共同舉行【勞工退休金改革調查】發布記者會,《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表示,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只有11.5%的勞工願意提繳薪資至個人勞退專戶,但若勞工可以自行選擇投資標的,有高達56%的人願意自提,39歲以下的年輕受訪者則有8成表態挺勞退自選。他強調:「政府應該要支持自選,許年輕人一個機會。」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發表「勞工退休金改革調查」結果。她說明,「勞工退休金改革調查」於今年1月19日至01月23日、訪問有投保勞保、勞退的一般民間企業在職員工,共回收1068份有效樣本。

日期:2022-03-17

科技

歡迎來到下一站:元宇宙

「元宇宙」一詞於去年底倏地竄紅,然此概念盛行於影視已近30年。從1993年的《超級戰警》、1999年的《駭客任務》,到2018年的《一級玩家》,我們從網路萌芽期即揣想的虛擬世界,在科技與疫情催化下,已逐步實現。這必然是一場人類的全新冒險,而我們是否已邁向新的未知而一去不回頭?科技又將如何型塑這個美麗新世界?

日期:2022-03-17

ETF

存股0056 vs 0050!台股萬七好難做?達人曝秘招「ETF雙刀操作法」,股息價差全賺

台灣的投資人在資本市場選擇的投資標的越來越多元化,尤其是最近5年興起的ETF,更是現在台股投資的主流商品之一。

日期:2022-03-16

存股池追蹤

存股助理第144期︱大成踢出存股池,金旺組合小白版績效追蹤

俄烏戰爭導致玉米與小麥價格飆漲,對存股池的大成(1210)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我們決定將大成踢出存股池。另外,「金旺組合小白版」自2022年2月11日推出以來展現極佳抗跌性,我們為新加入不久的訂閱戶做了些許修正。

日期:2022-03-16

政治社會

獨家調查》勞工多盼兼顧權益與投資選擇權 勞退自選有市場 逾八成青年挺開放

在台灣,無論雇主或勞工每月提撥的退休金,目前皆統一交由勞動基金運用局操作,但根據《今周刊》最新民調,多數民意期望政府比照先進國家,開放勞工自選退休金投資標的。

日期:2022-03-16

未來,一直在進步

MIT 打造全台首輛 SAE Lv4自駕車 WinBus帶動產業升級 期許建立自駕產業生態鏈

近年自駕車議題成全球顯學,根據顧問業龍頭麥肯錫預測,自駕車的發展能大幅減少汽車交通事故。經濟部旗下財團法人車輛中心(ARTC)攜手國內廠商,打造MIT自駕載具,其中小型巴士WinBus一炮而紅,期望未來不僅可有效解決司機長時間疲勞駕駛問題,更帶動汽車產業升級。

日期: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