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四大公投即將在12月18日投票,其中涉及民眾食安健康、國際經貿整合、國內養豬產業競爭力等諸多層面的「反萊豬」公投案,最受台灣民眾與國際關注。早在公投議題發酵之前,《今周刊》就已注意到,開放萊豬與否,直接影響台美經貿關係與簽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度;但在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之前,政府必須先在食安管理政策與產業升級方案上,取得社會信任,以降低民眾疑慮。基於這兩項原則,編輯團隊多次製作深入報導,針對開放萊豬及其配套提出政策建言。公投倒數階段,《今周刊》特地從資料庫當中精選出與這次公投爭點最相關的報導內容,期望協助讀者獲得充分資訊,進而做出審慎判斷。
日期:2019-05-22
行政院長賴清德11日率內閣總辭後,由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回鍋接任新閣揆,並將在明(14)日就職,近日陸續敲定閣員名單。完整名單今(13)日下午正式公布,其中,原本堅辭的文化部長鄭麗君,在蘇貞昌三度透過電話懇談後,決定留任,一度傳出要接任教育部長的陳良基,幾經考量後也選擇留任。
日期:2019-01-13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將於11月12日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登場,總統蔡英文今上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將由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擔任領袖代表,率團前往參加APEC領袖峰會。
日期:2018-10-03
川普這次顯然來真的,除2,000億美元對中國產品關稅蓄勢待發外,還揚言另一波2,670億美元產品加徵關稅「隨時上路」, 川普在甚至建議蘋果在美國蓋新廠,可解決關稅問題。迫使蘋果在內台灣科技供應商也得認真思考因應之道。
日期:2018-09-13
新南向政策上路堂堂邁向第二年,為了見證過去二年成長的足跡,二〇一八新南向論壇於七月三十一日隆重登場,《今周刊》社長梁永煌在開場時指出,臺灣新南向政策逐步發酵,過去投資案件僅三百多件,但到去年,數量已翻倍至七百多件,還從經貿投資,跨界到醫療、電商、教育等全新領域,體現以人為本的軟實力。
日期:2018-08-29
台灣實行新南向政策已有2年時間,台商前進東南亞國家的腳步也明顯加快,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指出,台商最具優勢的地方就是「靈活、快」,而菲律賓駐臺代表班納友(Mr. Angelito T. Banayo)則分析,台灣產品品質跟日本產品差不多,但價格卻更親民,這就是台商最大的競爭力。
日期:2018-07-31
行政院院長賴清德宣布內閣改組後,隔天接受《今周刊》訪問,談及內閣改組的心情與定位,他以「急行軍」形容民進黨執政前兩年的狀況,接下來將調整步調,以拚經濟、解決問題為主。
日期:2018-07-19
新南向政策已兩年,鄧振中認為格局已成,官產學合力,現獨缺亮點大案,未來要拼規模。面對中國出招阻攔,台灣得靠在地耕耘、人才培育、醫療協助等,贏得當地人的更高認同。
日期:2018-06-21
3月1日,川普宣布將對美國進口的鋼鋁,不分國家及地區,分別課徵25%及10%重稅,此令一出全球譁然,中國、歐盟等紛紛揚言報復,接下來,隨「301條款」調查公布,中美火拚態勢恐更加猛烈。一場全球貿易惡戰,或將揭開序幕......。
日期:2018-03-22
蔡政府大力推動的「新南向」政策,除了希望雞蛋不要放同一個籃子外,究竟有哪些配套與牛肉能夠吃得到?《今周刊》專訪政務委員鄧振中,掌握第一手資訊。
日期: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