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擁有更好的老師、更多的教育資源,但在大陸教育環境僧多粥少的困境下,似乎一直找不到簡單的解決方案。但還是出現了解決方案:靠結合新方法與科技工具的,例如高思教育。
日期:2018-12-22
有句話說,戀愛是兩個人的事,結婚是兩家人的事。這話相信已婚的女人一定十分體會。不管是公公婆婆、還是姑嫂妯娌,都帶給女人非常多的壓力,這並不是說這些公婆或姑嫂就一定是壞人,恰恰相反的,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好人,可是大家成長背景不同、觀念也不同,如果是朋友,想法不同就別再來往就好,可是親戚怎麼能不來往呢?
日期:2018-12-19
由大數據(大)、人工智慧(人)、物聯網(物)帶動的「大人物」趨勢方興未艾,看準了大人物趨勢是未來主流,亟於轉型的臺灣,也在五加二計畫中特別納入了「亞洲•矽谷」的規畫,那到底什麼是「亞洲•矽谷」呢? 簡單來說,「『亞洲•矽谷』就是以「面對在地」與「朝向國際」兩大軸線,針對多元服務情境,推動產業基於資通訊製造能量,結合物聯網、雲端、大數據等技術,簡言之,就是要吸納國際大廠的技術能量,一齊在亞洲發光發熱。果不其然,亞洲矽谷的願景不單在臺灣看得到,也獲得了國際大廠的認證與支持。包括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亞馬遜(AWS)、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思科(CISCO)全都表態,有意來臺大展身手。
日期:2018-12-13
20210805編按:中央研究院余英時院士(1930-2021)於今(2021)年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余英時院士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他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在當今學界十分罕見,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皆扮演開創性的角色,更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議題。學術研究之外,他亦為具社會關懷、維護自由民主價值之公眾知識份子。2014年獲得首屆唐獎漢學獎殊榮後,為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領域,委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設置「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提攜後進不遺於力。余院士1930年出生於中國天津,先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西方學界皆推崇其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余院士為美國普林斯敦大學榮譽教授,曾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含1991年獲行政院文化獎、2004年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200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2014首屆唐獎漢學獎等,並於1974年當選本院第10屆院士。余英時曾於2018年接受今周刊電訪暢談民主、兩岸,「談台灣,民主不該憑情緒,政黨輪替非你死我活」、「論中共,人心最重要,世界的不滿已到臨界點」以下為電訪內容:
日期:2018-12-05
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大敗,其中一項原因就是勞基法修法惹民怨。而一例一休上路至今,國民黨籍立委引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說明,勞工的年總工作時數不減反增,台灣更攻上全球總工時排名第3名。
日期:2018-11-29
言論自由,是台灣自始珍惜的空間,也因為在這裡,大家才能發表自己的想法意見。縱使藝術離不開政治的影響,生活處處皆是政治,但希望不僅限於兩岸三地,以電影為出發,齊聚為華語電影奮鬥工作者的金馬獎。
日期:2018-11-20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這部紀錄片,我總共製作了七年。然而,它似乎還是一部容易引發爭議和誤會的紀錄片。這或許有很多原因,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讓多一點人理解我的初衷,進而願意給這部片多一點機會。
日期:2018-11-19
東森電視招牌節目《關鍵時刻》主持人劉寶傑,日前傳出遭高層施壓「被請假」一周,由東森女主播陳瑩代班,讓大批網友相當不滿,到節目臉書留言「還我寶傑!」。昨(11)晚,陳瑩在臉書表示「階段性任務結束」,似乎暗示劉寶傑即將回歸《關鍵時刻》,引發關注。
日期:20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