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那斯達克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那斯達克共有1675項結果
理財

過去和未來,請選未來

近期台股表現弱勢,投資人該如何布局未來?美股與台股的高成長股、虛擬貨幣及房地產,會是優先之選。

日期:2022-04-13

國際總經

中國已成世界經濟最大黑數

近日中國疫情再起,上海、昆山相繼封城清零,對全球供應鏈帶來干擾,加上新創企業股價大跌、市值下滑,大型房企債台高築,房地產泡沫,中國經濟令人堪憂。

日期:2022-04-13

台股

美股利空夾殺、台股掀「萬七」保衛戰!台積電、鴻海、聯發科挺住穩軍心

編按:美股週一(4/11)遭多重利空夾擊,以科技主為首的那斯達克、費半重傷超過2%,台股週二(4/12)開盤即摜破萬七大關,最低來到16905.13點,下跌超過143點,不過接近9點半時,台積電拉升至平盤之上、鴻海、聯發科翻紅,企圖穩住盤勢。近午盤台股僅小跌仍力守萬七。外資近日仍持續提款,5天累計賣超1278億元,八大官股券商則是肩負政策使命,連6日累計買超297億元,光是買超台積電、聯電、聯發科就超過一半157億元。

日期:2022-04-12

券商彙整報告

【麥克連】20220406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4-06

國際總經

債息倒掛 衰退陰影籠罩

利率倒掛造成經濟衰退的恐懼,可能來自首季通膨數字加劇,並且也導致今年來市場上十分罕見的景象:債市股市化、股市債市化。

日期:2022-04-06

科技

睽違16年後首家赴美掛牌台企/Gogoro市值遠超車赴日上市「這公司」,成台灣最強獨角獸!

編按:台灣電動機車龍頭Gogoro赴美掛牌,是繼2006年奇景光電後,台灣再有企業在美國上市,4/5開盤價飆上17.59美元高點,市值跨越獨角獸企業10億美元門檻,成為海外掛牌台企市值最高的獨角獸。Gogoro創辦人暨執行長陸學森說,他特別感謝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不僅是初期的資金投入,更實際參與Gogoro多輪增資計畫,是一路走來能讓Gogoro持續創新研發與拓展市場的重要推手。

日期:2022-04-06

產業個股追蹤報告

【麥克連】20220405產業個股追蹤:台股最新盤勢分析及觀察指標,主流族群將翻轉?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4-05

科技

連假第1天就出事!台積電、聯電...在台股被外資無情提款,美國掛牌ADR也慘殺

美國3月非農業就業數據顯示經濟持續復甦,推升周五(1日)美股三大指數收紅,但蘋果與高通兩大科技巨頭被摩根大通由關注名單刪除,拖累費半指數下跌近2%,影響所及,晶圓雙雄台積電、聯電ADR也湧現賣壓,終場分別重挫1.41%、3.51%,晶圓二哥不只在台股被外資無情提款,美國掛牌ADR也慘殺。

日期:2022-04-02

台股

降低油價抗通膨,白宮祭出史上最大石油儲備釋放計畫:半年內每天釋出百萬桶

編按:華爾街週四 (3/31) 迎來通膨過熱的經濟數據,加上白宮宣布史上最大石油儲備釋放計畫、中概股退市危機再起,烏俄兩國恐爆發核戰,眾多利空消息環繞,美股大跌作收。拜登政府表示,5 月起的半年內將釋出每日 100 萬桶、持續到秋初共可釋出 1.8 億桶儲油,以對抗通膨、壓低油價,專家警告此舉可能在短期內壓制高漲的汽油價格,但長期成本不可忽視。美國總統拜登形容這波釋油意在度過眼前危機,以「對抗俄國總統普丁入侵烏克蘭對汽油價格造成的影響」,他預估此舉可讓目前每加侖超過 4 美元的汽油價格下降 10 美分至 35 美分。而台股受美股影響,周五(4/1)一開盤亦重挫236點,失守17500點,權值股台積電跌幅逾2%,股價最低來到584元,下跌11元,金融股相對強勢,包括台新金、臺企銀、富邦金等都維持紅盤,傳出要與兄弟合併的新光金大漲近5%,股價來到11.4元。新光金控傳出要和台新金兄弟各自爬山後,已快到「山頂會合」?新光金有內部人爆料,董事洪士琪提案成立新光金與台新金合併專案小組研究可行性,新光金表示,目前僅是董事提案,不是新光金「想嫁」、對方也未正式「提親」,董事會也尚未通過此提案,不過股價已具想像空間,讓小股民紛紛搶進。

日期:2022-04-01

國際總經

從反壟斷到地區保護主義 ——兼論特殊紗供應商宏益纖維

隨著反壟斷及重商主義抬頭, 全球化轉型為區域化,朝「短鏈」發展。此外,具戰略性的企業所有權也日益被重視,若還想透過併購模式擴大規模,恐遭極大壓力。

日期: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