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30多歲的男性敦睦艦隊(磐石艦)軍人。個案4月18日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採檢,一採結果陰性,4月22日出現嗅覺異常、流鼻水、鼻塞等症狀,23日再次採檢並後送就醫,於今日確診。
日期:2020-04-24
建議在協助憂鬱長輩之前,要先調整自己的想法,必須先了解到「憂鬱症患者並非故意的」。憂鬱長輩在理性面上或許可以接受勸告,但是活力與行動力都受到憂鬱症的影響,才會需要我們拉他們一把。
日期:2020-04-17
往往當我們獨處的時候,終於能與自己面對面,好好看著自己的時候,也仍在偽裝,仍舊無法真誠地面對自己。因為與其面對、承認及處理深到骨子裡的恐懼,還不如選擇隔離及逃避。因為恐懼裡頭,有我們不願意面對的無能為力。
日期:2020-04-16
「從來沒有想過,我們不能白頭到老,退休後我們不是要去很多地方?16歲那年認識你,一直到你匆匆告別,生命像是去掉一半......許多人問我,為何還在哭?可是為何不能哭呢?牽手的溫度,還留在我的掌心......」。
日期:2020-04-15
在驚慌動盪中,2020第一季結束了。全球關注著同樣的事件,盯著不斷飆升的確診和死亡數字,大家驚心動魄、血脈噴張。從來不曾有新聞如此切身相關,伴隨儀式感十足的排口罩、囤物資,一方面情緒高張熱切,一方面更擔心這場流行久久不退。但很少人問為什麼、還會發生什麼、能做什麼? 這些追本溯源的問題,是不是更重要?
日期:2020-04-14
每個人對人類的本性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相信人性本善,他們並不會以警戒、冷漠與懷疑的態度,去面對做善事的人,而是給予支持、尊重與溫暖的鼓勵。
日期:2020-04-09
隨著孩子成人,相信做父母的多半是既欣慰又感慨。欣慰的是,這麼辛苦拉拔孩子終於長大了;感慨的是,歲月不饒人,過去黏人的孩子已不再需要自己的時刻關心。更重要的是,隨著孩子的獨立、離巢,自己似乎也失去了生活重心。面對這樣的情況,到底該如何是好呢?且聽精神科醫師怎麼說!
日期:2020-04-08
當挑戰找上門,你會接受嗎?還是逃避?大同大學應用外語系畢業的廖霈于認為,「不要在該奮鬥的時候選擇安逸。」這句話帶領她從不看棒球轉播的學生,成為在世界各地奔波籌辦賽事的職業棒球界工作人員。
日期:2020-04-06
畢業於致理科技大學的莊子萱,雖然不是讀應用英語系,但在校期間積極選修全英語會展課程,爭取海外會展實習機會,畢業後參加會展人員公開招募活動,如願到專營海外展覽的會展公司任職。多次執行國際會展專案,過程中她不斷加強專業技能與英語溝通能力,繼續提升競爭力。
日期:20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