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通才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通才共有192項結果
科技

堅毅走過疫情挑戰,證明台灣離岸風電的可能 — 海能風電「風起・電來」

在一場與疫情對抗的賽局中,海能風電團隊秉持推動臺灣發展再生能源、實踐能源轉型的使命,在政府及合作夥伴的協助下,堅毅走過COVID-19帶來的各項不確定性與挑戰,成功打造臺灣離岸風電第二階段潛力場址當中、同時也是疫後首座完工併網的離岸風場,正式加入為台灣提供潔淨能源的行列。

日期:2023-05-18

傳產

電商書價折扣流血戰,出版業苦不堪言…韓日德推行的「圖書定價制」是解方嗎?

近來網路電商在圖書市場的折扣大戰,出版業界哀鴻遍野,同時掀起對「圖書定價制」的討論。身兼作者、電商通路,同時有和出版社合作經驗的《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認為,雖然國外有圖書定價制的成功案例,但台灣應先釐清國內出版業面臨的困境,如果只規範書籍定價,恐怕不能解決出版業所有問題。

日期:2023-05-12

國際總經

14年前曾是電動車開發的先驅…日本能否靠「全球首創電動車人才培訓大學」扭轉如今產業後段班的局面?

山形電動車大學整合了許多電動車相關專業,不同於傳統的單項技術教學,該校期望將學生培養成電動車通才後,再專精於各個領域,期能在電動車市場上取得更大的競爭力。

日期:2023-04-27

傳產

《模仿犯》爆紅,台劇的下一步在哪?學者:參照歐盟,規範自製節目比例仍有其必要

最近Netflix和瀚草影視共同製作的《模仿犯》,首度登上全球Netflix 全球「非英語影集第二名」。跨國影音平台對台劇的高規格投資,似乎為台劇的發展帶來一線曙光。但專家學者認為,台灣仍有必要效法歐盟,規範Netflix、Disney+等跨國影音平台上要有一定比例的在地自製內容,來保障、甚至鼓勵本地的影視產業。

日期:2023-04-26

科技

如念咒般對它下指令 不懂程式語言也能做 年薪千萬的新職缺 「AI溝通師」忙什麼

AI大戰催生新職業「AI詠唱師」,國外甚至有公司開出年薪千萬的待遇。他們究竟在做什麼?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又是誰可以擔任這樣的角色呢?

日期:2023-04-26

職場

Costco業績成長的祕密

Costco在台灣的年營業額逾千億元,每個賣場只陳列3000多個商品,因此每個商品都肩負「扛票房」的責任,決定商品上架的角色,是服務中最核心的一環。

日期:2023-04-26

政治社會

不只金酒解禁放行,國台辦宣布63家台灣企業產品可輸中國:不符合要求無法註冊的,會逐一說明原因

去年12月12日金酒傳出「暫時禁止進口中國」,時隔48天終於解禁!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春節期間到廈門與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副主任潘賢掌等人會面,陳玉珍表示,宋濤週日(1/29)當面宣布有關金酒輸入中國問題已獲徹底解決,中國海關總署解禁放行。另外,根據中國臺灣網報導,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已對金門酒廠等符合要求的63家企業予以註冊或更新註冊資訊,對不符合要求、暫時無法註冊的,也逐一說明具體原因。馬曉光說,去年以來,部分臺灣食品企業未能按相關規定完善註冊資訊,影響了其產品對中國出口,近期包括金門酒廠在內的島內一些企業,向中國主管部門提交及補充完善相關註冊資料,並透過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新黨主席吳成典、金門縣長陳福海等有關人士和工商團體向中國轉達訴求,希望儘快獲得註冊,早日恢復出口。馬曉光表示,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後,對金門酒廠等符合要求的63家企業予以註冊或更新註冊資訊,對不符合要求、暫時無法註冊的,也逐一說明具體原因。

日期:2023-01-29

國際總經

梨泰院踩踏事故當下不接電話?南韓警察廳長認喝掛 反問一句「勞工權益」讓人拳頭硬了

南韓梨泰院2022年10/29爆發嚴重踩踏事件,讓原本歡樂的萬聖節成悲劇收場,加上日前一名倖存高中生,因為受不了朋友過世的心理壓力選擇輕生,整起事件中共計159人死亡。南韓各界質疑警方疏忽民眾多次的報案示警、人潮控管不佳,尤其警界最高首長警察廳長尹熙根,當天遲遲不接電話,而他2023年1/4出席南韓國會聽證會時,坦承自己那天喝酒喝到不省人事,更以強硬的態度反問質疑他的議員「那天我休假,不能喝酒嗎」?

日期:2023-01-06

科技

直擊夏威夷峰會》布局車用、物聯網抗衰退 掀「手機外」廝殺戰 高通祭出三法寶 無懼全球手機市場逆風

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不易,身為手機旗艦晶片龍頭廠的高通,也於日前召開年度技術高峰會,除了發表最新旗艦手機晶片,也一併揭示了行動通訊以外(beyond mobile)的市場布局。

日期:2022-11-23

科技

創新智匯 永續未來

氣候變遷威脅加劇,野火旱澇齊發,越是挑戰,越要創新,匯聚跨領域才智,工研院第十一屆院士,用創新寫下淨零願景,以遠見預視永續未來。

日期: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