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選擇定居的城市,未必是出生的地方,他們為了婚姻、求學或工作所需而遷移。這些自四面八方匯聚台中的移居者,因為喜歡上這塊土地,從此他鄉成為故鄉。本期透過他們的故事,看見台中多元樣貌。
日期:2024-06-03
「泰北孤軍」對台灣人並不陌生,但在泰國北部,難民們不只有華人,他們如何透過教育,翻越大山,改變命運,《今周刊》與大愛劇《在光裏的人》攜手前進泰北,直擊泰北的人與事。
日期:2024-05-31
從矽谷連續創業家的身分,「向後退一步」的陳士駿,為了提升台灣的地位與能見度、為台灣的科技新創創造比較好的環境,都做了哪些努力?
日期:2024-05-29
一場戰爭,讓沒有離開的國軍滯留泰緬邊境,在「異域」險境求生,成為大時代下被遺忘的一群人;走過七十五年,從流離失所到落地生根,孤軍與後裔流著血淚,持續在當地奮鬥,追尋家與認同。
日期:2024-05-29
桌球手林昀儒說:「我唯一休息的日子是比賽那一天。」每一個擊球都要揮拍數千次練習養成,企業經營亦是如此,除了演化自己、不停地「不斷奔跑」、持續地「資本支出」,別無他法。
日期:2024-05-22
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週一(5/20)上午宣誓就職,賴清德於就職演說中,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為題,向中國釋出善意。他指出,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拿出誠意,和台灣民選合法的政府,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賴清德也向國人喊話,「我們有追求和平的理想,但不能有幻想。」在中國尚未放棄武力犯台之下,國人應該了解:即使全盤接受中國的主張,放棄主權,中國併吞台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面對來自中國的各種威脅滲透,必須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提升全民保家衛國的意識,健全國安法制。賴清德呼籲中國,停止對台灣文攻武嚇,一起和台灣承擔全球的責任,致力於維持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確保全球免於戰爭的恐懼。
日期:2024-05-20
再生能源的環保問題前兩週,我在電視節目上訪問童子賢董事長,除了他對核電議題的創見,他也提到離岸風力發電在廿五後汰除,可能造成的環保問題,危害生態系更大。
日期:2024-05-15
隸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酋長國之一的杜拜,雖然以極盡奢華聞名全球,在財力富足的表面之下,突破想像、「無極限」的創造力,才是這個地方值得深遊的魅力。預見未來的場館、五十層樓高的巨大畫框,斥資七億新台幣只為辦一場開幕活動的酒店,到杜拜旅遊,宛如將夢境帶到現實,你以為的幻想都有機會成真,世界的不可能,在這裡有無數可能。
日期:2024-05-15
一座結合農業、美食、旅宿及藝術的有機農場,還有近九千片光電板實現能源自主,不僅吸引青年返鄉、也帶動地方發展……。如日本KURKKU FIELDS農場的「農電共生」新模式,有可能在台灣發生嗎?
日期:2024-05-15
光電滅農爭議,在台灣延燒十年,種田與種電的二分法,引爆搶地大戰。但實際上,「農電共生」的想像可以很多元。今年三月初,《今周刊》前進「太陽能大國」日本,探訪位於千葉的「KURKKU FIELDS」農場:他們主打有機循環農業,更藉光電自給自足,靠著永續理念,讓農電共榮,與在地共好。台灣能否借鏡,開創新的發展型態?停滯不前的農電政策,下一步又該怎麼走?
日期: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