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區叫了台Uber回內湖,上車後看到駕駛是個很有型的司機大哥,駕駛執照上的照片還留著小鬍子,以為是30幾歲還40幾歲的型男,老樣子先開口問候幾句:「大哥您這麼拚呀?周日晚上還不休息?」
日期:2022-03-22
20220321編按:中國媒體報導,東方航空一架搭載132人、機組人員9人的波音737客機,在廣西梧州藤縣發生事故,並引發山火,中國民航局證實,出事航班由昆明飛往廣州,該客機是一架B737-800NG客機,註冊號為B1791,機齡6.8年,目前救援隊伍已集結出發,傷亡仍未明,不過一名參與搜救的村幹部透露,飛機已經完全解體。東方航空港股在下午3時47分左右直線下跌,短短幾分鐘一度跌逾8%,收盤股價跌6.46%,來到2.75港元。另外,東方航空美股盤前暴跌13.29%,波音美股盤前跌幅超過6%。從航空監測平台的資訊來看,該班東航客機航班編號MU5735,下午約1時15分從雲南昆明起飛,預計3時左右抵達廣州白雲機場,該客機機型為波音737-800NG,機齡約6.8年,屬於737 MAX前一世代737 Next Generation型號。美國飛機製造大廠波音公司(Boeing)曾在2020年1月起將造成2起空難的737 Max客機生產線「停工」,直到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重新批准飛行為止。回顧波音 737 Max 的兩次致命飛行,一個自動控制下壓機頭的名為 MCAS 的自動糾正失速系統受到了最大的詬病,它被認為是造成兩次空難的嫌疑人之一。是什麼讓一家曾以精心設計著稱的飛機製造商犯下基本的軟體錯誤導致兩起致命事故?(原文刊載於20191219,更新時間為2022/3/21)
日期:2022-03-21
境外假訊息充斥台灣,瑞典哥德堡大學近期發布 2021 年 V-Dem(VARIETIES OF DEMOCRACY)報告,研究顯示,台灣是接受境外假訊息侵擾最頻繁的國家,並且已經連續 9 年蟬聯冠軍。中國則是釋放假訊息影響境外的第 6 名。
日期:2022-03-21
什麼?客戶在購買產品前,平均會說出多達5次的「不」?!當客戶說「不」,其實是因為他們……․心裡有所疑惑,不瞭解你販售的東西․覺得你沒有好好介紹產品․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發現自己現在不能買、不需要․只是不想跟你買曾獲著名研究機構評選全球第一、Twitter推薦為2022年需關注的百大頂級銷售專家湯姆・霍普金斯說:頂尖業務員要做的,就是克服害怕被拒絕的恐懼,認真傾聽客戶如何表達,抓住細微的線索,再將他們導入獨創的「說服客戶的循環」,就能輕鬆拿下每一張成交的訂單!
日期:2022-03-17
近年台積電領銜的半導體產業擴廠潮,帶動外商設備商輪番前進台灣,這波供應鏈在地化的需求,如何讓台灣企業乘著這波商機,營運表現再創新高?
日期:2022-03-16
金融股2021年獲利相當高,不少投資人會因為金融股的高殖利率而買進參與除息,資深分析師表示,除息要能完全填息才是真的賺到股息,才能放進口袋,並不是每一檔金融股殖利率都很高,加上已漲了一波,能不能完全填息還很難說,所以並不建議參加除息。
日期:2022-03-13
現在我來問一下各位讀者,假設有一檔連日上漲的個股,跟一檔持續下跌的個股,你認為未來這檔上漲的個股會永遠一直漲上去嗎?下跌的個股會一直往下跌嗎?應該不會有這種事吧。 即使是持續下跌的個股,只要那家公司不倒閉,通常股價就不可能會變成零。高漲的話總有一天會頂到天花板轉為下跌;下跌的話總有一天會觸到底部轉為上漲。股價就是反覆的上上下下。 在這裡我要再問一個問題,那為什麼股價會上上下下呢?答案是「股價並不只是因為業績或將來性而變動,而是受到市場參加者的投機想法、投資人的心理所影響」。 是的。股價不是光靠基本面(以財務狀況或業績為本的企業價值分析法)變動的。如果想買的人多就會上漲,想賣的人多的話就會下跌—股價會受到這樣的投資人心理影響。 反映出這些投資人心理的,就是股價線圖。只要人參與市場,就會有投資的投機想法或心理變化。這種變化不管是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不會有太大改變。 股價開始上漲後,就只擔心會少賺了,多方呼喚多方。但開始跌了,又為了避免損失,造成空方呼喚空方,股價就這樣反覆上下變動。就像歷史會重演一樣,線圖也會重演。因此,這就是為什麼只要看過去或現在的線圖,就能預測今後的動向。
日期:2022-03-11
「台灣政府,應該要學會怎麼花錢。」在遞給記者的一疊關於台灣貿易與經濟成長數據的資料與圖表中,曾任央行副總裁及財政部長,現任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與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的許嘉棟,輕聲嘆了口氣。
日期:2022-03-09
一直到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第7天,《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Martin Wolf),才終於發表第一篇關於戰爭的評論,文章標題「普丁再次點燃暴政與自由民主間的衝突」和他擅長的國際金融分析,卻有些距離。或許面對紊亂不明的局勢,這位大師並不急著估算短期經貿衝擊,倒想花更多時間思考兩種極端意識形態對撞,對世界可能產生的長遠影響。
日期:2022-03-09
在經常帳順差創新高、台灣人均GDP即將「超韓趕日」的當口,曾任中央銀行副總裁的許嘉棟,卻認為台灣經濟的「轉骨」遠未完成,究其關鍵在於「超額儲蓄」。
日期: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