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2023年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在周日(11/26)是最後一天,身為今周刊今周學堂富活學召集人的理財專家夏韻芬,以「富活建構財貌雙全人生」為題演講時指出,人生有三種錢很重要,就是保命錢、投機錢及投資錢,大家都要設法為自己準備好這些人生不同目的的資金。她也強調,很多人以為保險可以用來賺大錢,但這個觀念是錯的,因為保險是要解決人生三大問題,也就是「病太久,情何以堪」、「死太早,責任未了」與「活太久,晚景淒涼」。夏韻芬表示,保險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大家面對上述三大問題時可以安心,而不是在賺錢。
日期:2023-11-26
今年高股息ETF如雨後春筍不斷的湧出,也廣泛受到投資人的喜愛,原因在哪裡呢?主要是配息率不錯之外,甚至還有很迷人的價差。原來高股息ETF也會不斷的進化,已經超越印象中「股價牛皮、配息比大盤好一點」的古早看法了。
日期:2023-11-22
(今周刊1405)「很多人憑感覺做事,這是很危險的;我們分析師喜歡以數字為準,有科學、有數字,算出來我才會安心。」前知名外資分析師楊應超這麼說。
日期:2023-11-22
29年前,威廉.班根(William P. Bengen)用一篇名為「從歷史數據決定提領率」的學術研究報告,撼動了整個退休理財的思惟;這篇報告的結論,日後被簡稱為「4%法則」,將近30年來,這個法則廣被各界運用、延伸,堪稱是退休理財領域的經典金律。
日期:2023-11-22
(今周刊1405)他用一篇報告,畫下了一道名為「4%法則」的標準界線,這條界線,影響了將近30年的退休理財規畫思惟,在通膨陰影仍在、美國利率居高的環境下,這位退休理財教父提出忠告:這可能是最糟糕的退休時刻,但也是最棒的理財時機。
日期:2023-11-22
這幾年擔任證基會樂齡講座的講師,讓我對退休理財有了更深一層地認識。
日期:2023-11-21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台灣國人平均壽命79.84歲,若60歲離開職場,約有20年退休人生要過。除備妥退休金外,醫療、長照都是一筆可觀開銷。對此,保險本舖諮詢顧問駱潤生在《毛利小姐變有錢》中,針對長照險配置提供選擇方向,建議預算有限下,優先選擇「終身型不還本長照險」,可省下一半保費,同時在節目中分享購買保險三原則:先保大再保小、先保近再保遠、先保夠再保本。
日期:2023-11-20
人生不能全由「期待」去填滿,不如憑藉己力建立個人的財富事業,這不僅讓自己留下價值與肯定,還可以隨時享有富足,將「累積財富」在生涯中變成有趣的調味劑。
日期:2023-11-15
編按:根據美國舊金山紀事報發出的訃聞,半導體產業「一代宗師」施敏於美國當地時間6日辭世,享壽87歲。施敏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過世的華泰電子創辦人杜俊元都是指導教授John Moore門生,也是台灣最有潛力成為諾貝爾獎的得獎者。而他學經歷豐富,桃李滿天下,學生包括前交大校長張俊彥、鈺創董事長盧超群等半導體界菁英。而陽明交大也發出新聞稿表示,施敏院士是國際知名的大師,有半導體一代宗師之稱,這個稱號說明了他在半導體領域的成就,對IC產業有非常卓越的貢獻。施院士在我國決定引進海外IC技術時,在關鍵時刻提供了當時孫運璿資政許多重要的建議,作出正確的決策,也為我國產業帶來了數十年的榮景。他也是世界級的專家學者,培養了無數的領袖人才,包含交大前校長張俊彥、空中大學前校長陳龍英(交大前副校長)、鈺創董事長盧超群,以及本校產學創新研究學院院長孫元成(曾任台積電副總經理暨技術長)等。此外,著作等身,其中1967-1969年所撰寫的《半導體元件物理學》,起先用於交大電子研究所上課講義,很快受到全球矚目,翻譯成6國語言、發行超過300萬冊,成為全世界半導體和積體電路領域師生、研究人員進入IC領域的經典書籍,成為全球最暢銷的「半導體界聖經」。施敏院士曾說,1967年他與韓籍同事姜大元在休息時吃甜點,看到一層層的起士蛋糕觸發靈感,兩人著手開發出「浮匣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浮匣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是目前廣泛使用在電子資訊產品中之快閃記憶體的基本結構,若沒有他的發明就沒有快閃記憶體以及固態硬碟。這個創新的研發與後續所衍伸的應用級產業發展,帶動且引領了行動電子時代並讓人類的生活型態走入智慧生活的數位新時代,對人類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90年施敏院士正式到陽明交大任講座教授,2010年校方頒贈終身講座教授予施敏院士,已於陽明交大任教逾30年的他,替學生帶來世界級的前瞻視野,作育英才無數。施敏院士的成就與貢獻備受國際推崇。1991年獲IEEE J.J. Ebers獎、2017年獲IEEE最負盛名的Celebrated Member Award;是少數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的三院院士;也曾獲工研院院士、全球「快閃記憶體高峰會」(Flash Memory Summit)「終身成就獎」以及「未來科學大獎」。以下為《今周刊》2014年7月31日的報導
日期:2023-11-08
高中同學在臉書分享一段影片,是20多年前我們高一時在教室錄的。下課時間班上鬧哄哄,有人穿著球衣準備比賽、有人在抬槓、有人迫不及待開始吃起便當,真令人懷念。高中畢業後,就再也沒有和這麼多人一起吃便當的機會,也少了很多有趣的經驗。
日期: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