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女兒前年離開一家大型外商公司,360度大轉行,去做了健身教練。自小不愛運動,也毫無運動細胞的我,從未想過進健身房,但去年為了治療五十肩,卻成了她的學生。重訓,開啟了我第三人生的一個全新篇章。
日期:2020-02-09
6年前Jane被確診罹患乳癌第2期,在郵局工作的她決定辦退休養病。她遵照醫生的治療方式,花1年半時間成功抗癌。「那時的人生體悟是,想要做的事情要趕快去做。」於是,她開始規劃自助旅行,去年(2019年)赴巴黎深度之旅20多天,只花了9萬元。旅行,讓她明瞭,身體健康很重要,要擺在人生的第一順位。
日期:2020-02-09
一位八十多歲阿嬤不斷抱怨「唉呦!我這裡也不舒服、那裡也不對勁、全身沒力、又會頭痛。唉!真痛苦!去醫院抽血檢查都說我沒問題,我到底怎麼了?」精神科醫師表示,若出現類似上述問題,有可能是「老年憂鬱症」。
日期:2020-02-08
Q:我是芮欣,今年61歲,我老公65歲,剛退休幾個月,整天在家,把我當作他的部下,樣樣都要管;以前我自己每天到市場買菜,也順便逛逛,吃點小吃,還去參加一些文化活動,只要我傍晚回家把飯菜準備好就好了,快活無比。但我先生現在連我買菜用幾十分鐘都要管,三餐都至少要擺出二菜一湯,甚至連花了幾塊錢都要檢查。不愛我出門,我連去跟姊妹淘發發牢騷的機會都闕如,簡直快要瘋了,呼吸都快不順暢了,暗自詛咒老公早點死,我這樣是不是很過份?如何是好?
日期:2020-02-07
「現場有人定時定額連續扣20年,而不做任何停扣和停利的嗎?」群益投信總經理陳明輝笑說:「連我也沒有。」
日期:2020-02-06
編按: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生命歷程。一般來說,台灣民眾花在治喪的費用,包括棺木、告別式、靈骨塔位的安放等,粗估約30萬元。當然,有些人認為儀式簡單隆重即可,有些人對靈堂佈置要求較高,根據家屬的需求不同,治喪費用將會有所增減。傳統觀念認為,父母的喪葬費用是子女的義務及應盡的孝道。隨著社會變遷,有些父母選擇簡化自己未來的葬禮,現在甚至還有「靈葬」的觀念;而這些新時代的治喪方式,對子女來說也能從過去沉重的負擔中得到解放。
日期:2020-02-03
楊佩佩曾是台灣知名電視製作人,4年多前從上海返台定居後,過著愜意的退休生活。因喜歡吃上海菜,她常到仁愛圓環的一家上海菜名店用餐。2018年老闆想關門,她不忍一間好店就這樣結束營業,決定頂下來做。重出江湖,她用心經營,口碑更甚過往,她笑道:「既然要做,就把它做好!」
日期:2020-02-02
前陣子寫了篇文章用5W1H闡述『職志』,有些朋友表示淺顯易懂,但也有些人說雖然解釋得很清楚,要做還是有難度。這其實在我預期之中,因為從近年觀察和與人溝通中,我發現對職志的認知是一件事,接受並執行是另一件,阻礙人們全盤buy-in的因素主要有三個。
日期:2020-01-31
年紀愈大,愈要到處走走!林宗聖以身作則,不但帶領學生認識台灣之美,還要愈玩愈健康,愈健康愈要玩!
日期:20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