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追蹤檢查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追蹤檢查共有49項結果
健康

起動新生活:居家用血糖機,做每個糖尿病友的守護者

糖尿病不僅是全球的健康危機,更是台灣國人的十大死因之一。每年有數萬人死於此病,加上持續增長的病友人數及高達數百億的年醫療支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日期:2024-09-27

健康

80歲阿嬤肝腫瘤3.5公分,地瓜葉這樣吃,肝癌竟神奇消失了!長庚名醫錢政弘揭「腫瘤縮小甚至不見」關鍵

你是否曾經因為自己或親友生病而感到人世無常?尤其是當長輩罹癌,想積極治療怕徒增不必要的痛苦,若消極治療又於心不忍,所以有些人就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花大錢買抗癌神藥,如果沒效也就罷了,就怕成分不明反而更傷身!與其這樣還不如多吃一些蔬果汁補充營養,增加抵抗力,也許還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我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給各位,希望能鼓勵還在抗癌的病患。

日期:2024-08-16

職場

愛嘗鮮又點子多 林經甫激出超強行動力 當網紅、走時尚秀、推地方創生 退休醫師不服老的後半場

從熱血青年、斜槓中年到時尚老人,現年七十八歲的退休醫師林經甫,力倡「三力五感」慢老哲學,打破眾人對老年生活的印象。在邁入耄耋之年前,不服老的他又有新目標,宣告人生的最後一戰,要推動大稻埕地方創生。

日期:2023-05-17

健康

肝癌切掉19公分腫瘤和2/3的肝後,癌細胞又轉移至肺...北醫教授韓柏檉的抗癌感觸:老天爺要我學放下

原本醫師判定只有3個月的生命,作者打破了統計數字,創造了生命奇蹟。他肝癌切掉3分之2的肝,癌細胞轉移至肺部滿天星,化療25次、電腦刀放療12次、口服鏢靶藥,3年後復發再開一次刀。現在活出這樣的燦爛笑容,他怎麼做到的?

日期:2023-02-16

健康

名嘴蔡玉真「發現逾1公分瘜肉」急切膽囊!膽囊癌早期不易發現,出現6大症狀就要留意

58歲名嘴蔡玉真驚傳健康亮紅燈!緊急住院手術後,周四(2/2)凌晨在臉書宣布將「永遠退出談話性節目」,成為「無膽之人」。原來她因長瘜肉開刀切除膽囊,並提起2008年離世的知名媒體人趙寧,就是因為晚期發現膽囊癌而過世。

日期:2023-02-02

健康

他吃完羊肉爐隔天竟「叫不醒」、有人喝完人蔘雞湯「一張嘴就吐血」...醫提醒:冬天進補1類人不適合

隨著天氣轉涼,冬天的腳步也近了,許多民眾喜歡相約去吃羊肉爐或是薑母鴨進補,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醫師也提醒,本身肝有問題的人更要特別注意。一名罹患酒精性肝炎的60多歲男性,冬天常和朋友相約吃羊肉爐,沒想到某天肝昏迷暈倒家中,緊急送醫才發現攝取過量高蛋白;還有一名47歲男性本身有肝硬化,居然在喝完雞湯後吐血,送醫後判斷是靜脈瘤出血。

日期:2022-11-08

健康

她眼睛痠痛以為手機看太多,半年後竟罹癌過世...飛蚊症與乳癌有關?1原因5年存活率僅28%

一名19歲女大生眼睛出現類似飛蚊症的症狀,求助醫生檢查竟是乳癌轉移到腦部,導致顱內壓升高影響視力,她積極抗癌半年,最後仍過世。醫師呼籲,若自己突然發現有飛蚊症,或是症狀加劇,都應儘速就醫,而一般飛蚊症都是因眼睛退化或過度使用3C產品導致,極少數因為癌症引起,這起案例堪稱罕見。醫師指出,國內乳癌最常發生年齡為45至69歲,這名女大生才19歲,非常年輕,而乳癌續發腦部轉移的比率約為15至25%, 5年存活率只有28%。

日期:2022-11-01

健康

癌細胞是吃出來的,「這種癌」蟬聯15年癌症榜首!醫:出現3症狀要當心,一招有效預防癌王

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大腸癌過去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榜首,平均每30分鐘就有1人罹患,最新110年癌症登記報告則是跌至第2名,肺癌成為第一。大腸癌位居「國民癌症」,加上過去受疫情影響,民眾主動到醫院篩檢、追蹤意願大降,導致治療大腸癌的黃金期被拖延,使得病情加重。

日期:2022-07-20

健康

不抽菸熬夜、天天晨跑,50歲公務員竟長2公分肝腫瘤!這種人肝癌風險高150倍

抽菸、作息不正常、壓力大、這都是肝病的誘發與加速惡化的間接原因,但其實直接關聯性不如想像中大,如何才能預防肝癌及保肝,肝膽腸胃科醫師羅鴻源為您解答。

日期:2021-11-30

健康

肺癌連12年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 如何避開「新國病」魔爪? 榮總教授級顧問教你這三招

衛生福利部統計,惡性腫瘤已連續38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是連續12年居於國人癌症死亡率的第一名。問題是,肺癌無症狀、早期發現不容易,臨床上發現症狀多已進入晚期。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教授蔡俊明表示,遠離肺癌最好方法就是要透過健康檢查。實證結果發現,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能發現早期肺部病灶,是降低肺癌死亡率最好的工具。蔡俊明更分享個人的癌症健康管理件,他自己每兩年就做一次LDCT、全身核磁共振成像(MRI),每1~2年就做一次消化道內視鏡。

日期:202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