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強化金融業者的資安規範,從過去要求業者進行資安演練,如今進一步要求導入新的資安架構。零信任架構成為金融產業的新課題,讓台灣資安業者積極布局,要抓住這個快速成長的市場。
日期:2024-10-09
飛捷已是全球領先的POS機廠,卻不甘只做硬體,近年來積極發展軟體事業,將AI影像辨識技術導入美國速食業龍頭、東南亞連鎖超市,為集團事業開創第二春。
日期:2024-10-09
因應數位經濟快速變化,數位發展部積極推動《電子簽章法》修法,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修法草案,也是《電子簽章法》自2002年4月實施以來首度修法。為引導金融業與各行業掌握《電子簽章法》修法實務應用和創新趨勢,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和臺灣網路認證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電子簽章創新服務生態圈研討會」,邀集主管機關、金融產業主管機關與產官學界專家,廣納對修法後的期望與應對策略,並透過座談與展示應用實例,匯集國內電子簽章產業界的具體回應。
日期:2024-10-09
0403地震重創花蓮觀光,縣政府為振興當地消費經濟,決定發放每人3000元的振興券,包括領取對象、地點,使用期限、防偽辨識等一一出爐,《今周刊》本次製作花蓮振興券懶人包,符合資格的民眾記得在期限內去領取!
日期:2024-10-08
台中市一家連鎖豆花店開出統一發票千萬特別獎,卻出現有一名男子手持偽造台南地院裁定書,謊稱遺失中獎發票,要求補印,店家半信半疑之下,要求留下法院影本,國稅局警覺有異跑來查證,確認公文為偽造,男子企圖詐領千萬獎金。警方查出謝姓男子在補印的發票上簽名,另名陶姓男子在偽造台南地院裁定書上署名,已將2人列為嫌疑人將追查到案釐清。
日期:2024-10-07
再傳捷報!國際知名財經媒體《Global Finance》(全球金融)為表彰全球金融業持續推出創新理念、產品及服務,自1999年起舉辦「World’s Best Digital Banks Awards」,主辦單位於英國時間10月1日宣布,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國信託銀行」)長期致力科技創新研發應用,優化客戶體驗,連續三年獲頒「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World’s Best Financial Innovation Labs-Financial Services Company Labs (Internal))全球級肯定,同時勇奪「全球最佳偽冒風險管理創新」(Best Fraud Risk Management Innovation, Global)、「亞太最佳消費整合金融銀行」(Best Integrated Consumer Banking Site in Asia Pacific)、「亞太最佳支付體驗」(Best Bill Payment and Presentment in Asia Pacific)、「亞太最佳創新銀行」(Best in Innovation in Asia Pacific)等十項大獎殊榮,為臺灣金融業最大贏家。(詳如【附表】)
日期:2024-10-07
中國是否真的對台灣動武,一直是各方關注焦點。但時事評論家、法學博士桑普觀察,真正要留意的,反而是早已開啟的「文攻武嚇」及無孔不入的思想滲透。中國近期興起「躺平」與「內捲」之間的「45度人生」,又給台灣帶來何種啟示?
日期:2024-10-04
透過中華電信5G企業專網結合AI應用,台灣最大梭織布廠「弘裕企業」不僅取得亮眼轉型成績,同時解決人才短缺與斷層問題,做好準備因應嚴峻外部挑戰,實現永續營運。
日期:2024-10-03
金管會週一(9/30)宣布專業投資人可複委託買比特幣 ETF,也讓虛擬貨幣監管議題、衍伸的投資詐騙問題、消費者權益等再度躍上檯面,而詐騙案件更是塞爆地檢署,讓檢察官改革團體不滿,案量已經瀕臨潰堤。曾破獲多起重大虛擬資產案件的士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羅韋淵受訪表示,目前查案時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很多境外交易所不見得會跟台灣的執法單位配合,就執法單位而言,行政監理機關納管業者越多,對辦案、查案都會有幫助。熟悉虛擬貨幣並曾帶團前往日本考察的民進黨財政委員會立委郭國文說,目前消費者多使用國際平台來交易虛擬貨幣,納入國外交易所,至少可形成規範,也可以減輕司法機關查案負擔。國民黨財政委員會召委陳玉珍說,樂見金管會開放虛擬貨幣ETF,但境外業者無法監管、課稅問題,金管會應和相關部會討論。台灣虛擬資產反洗錢副理事長曹維傑律師分析,金融犯罪、洗錢防治、打詐應該要一條龍,一定要從上到下,若沒有管理機制或標準,詐欺案件只會源源不斷的發生。若能從加強監理著手,不管對國內、國外交易所,只要使犯罪的成本提高,才有機會降低犯罪發生。
日期:2024-10-01
10月有不少攸關民生、交通、保險的新政策也將上路,除了新冠、流感疫苗於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國光客運29條路線調漲,還有「行人優先區」新規上路,實支實付醫療險保單正本理賠「花多少就賠多少」等。《今周刊》帶讀者一次了解,自10月1日起有哪些事情需要留意。
日期: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