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拉麵品牌「鷹流拉麵」2012年進軍台灣,主打台灣第一濃厚拉麵,深受不少饕客喜愛,然而,自忠孝本店在去(2021)年收攤後,創辦人鷹峰涼一便透露是因為無法維持良好的品質,才做此決定,目前台灣已有5家鷹流拉麵閉店,從8月開始僅剩3家。如今,鷹峰涼一疑似因員工教育問題,在社群平台上火大發文,並喊出要全面退出台灣回到日本。
日期:2022-07-29
多數人買房也會連帶選購停車位,如果今天出現價格、位子、空間相同條件非常類似的車位,你該怎麼選?
日期:2022-03-13
國內本土疫情升溫!桃機大夜班清潔人員爆發群聚感染,包含防疫計程車司機也確診,昨(5)日晚間又傳出3例確診,加總起來有8例。當中有一位確診清潔人員,連續5天都到「金嗓歌友會」報到 ,該場地跨年當天的照片在網上傳,照片上人潮滿滿,讓外界看了很擔憂。
日期:2022-01-06
「什麼都漲,就只有薪水不漲」或許這是2021年你我最有感的心聲,受到疫情影響、國際航運塞港、飼料成本飆升,讓餐飲業者大喊吃不消,紛紛調漲價格,面對一去不回頭的物價,民眾以往能夠品嚐的平民美食,未來恐怕得再多花點錢享受了,究竟2022年有哪些「小確幸」變貴?又有哪些凍漲或是省錢密技呢?
日期:2021-12-30
一間甜甜圈店的應徵公告,該職缺為收銀櫃檯人員,月薪3.9萬元,月休可達12到14天,甚至可以連休6天至10天,每月獎金約3000至1萬,加油、購物、吃飯還可以報銷;每週供應兩天下午茶、每月一次國旅,另網友直呼「這工作也太吸引人了吧!」不過需要自備機車,店家提醒「能吃苦!不怕累的;文職吹慣冷氣者,這工作不適合你」。
日期:2021-12-27
隨著原物料一波波漲價,讓不少餐飲業叫苦連天,在眾多成本負荷不了的情況下,餐廳業者也接二連三地公布價格調漲一事,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物價連環漲的趨勢恐怕尚未停歇。率先開第一槍的速食業者正是麥當勞,除了調整部分商品價格,為因應成本也停止銷售特定產品,在麥當勞公布後,SUBWAY立刻跟進,甚至還有鼎泰豐、吉野家、王品集團等餐廳也紛紛喊漲。
日期:2021-11-19
中國軍事評論網站《六軍韜略》在 7 月 11 日上傳駭人聽聞的影片,威脅日本倘若協防台灣,中共將會放棄自己的核武不率先使用(No first use, NFU)政策,對日本「連續用核彈直到日本第二次無條件投降」。四天後,影片由寶雞政法(中共寶雞市委政法委員會)之西瓜視頻官方帳號以及若干中共官員轉貼分享,而該影片的點閱率破上百萬人次後,原影片和延長版反而全數下架。
日期:2021-08-19
有沒有過這種經驗,一天裡無論哪時段起床,一週裡無論哪一天起床,都會收到來自於某些人、特定群組傳來的早安問候。內容儘管差異但千篇一律,而形式稍有變化但如出一轍,僅有圖、或有文字,或是一段勸世語,甚至是藉機評論時政、新聞;總之,了無新意,更無誠意!
日期:2021-08-05
北風與太陽,這是伊索寓言很有名的故事,內容是北風和太陽比賽誰的力量比較強,能夠讓路過的旅人脫下斗篷,這個故事其實是要告訴大家,與其使盡全力控制對方,不如放手使對方心悅誠服!這次日本雪中送炭緊急送來124萬劑的AZ疫苗,全台老百姓心中的感恩之心上升至最高點,我看FB上每一個人都表達疫後最想去旅遊的國家是日本。圓山飯店及101大樓也打出燈光表達對日本的感謝之意!
日期:2021-06-05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提出寶貴見解,我們該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