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較高的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較高的共有2678項結果
房地產

擔心遇到壞房客,他房子一放就10年...當房東最怕的事:如果收不到租金又趕不走怎麼辦?

今天回鄉下老家時,看見一個親戚騎著腳踏車經過,突然想起了一些往事。

日期:2021-04-11

理財

身價千萬、房子好幾棟,他卻只騎生鏽腳踏車、提磨損皮箱...最可怕的是:有錢人比你還省

作者雷納‧齊特曼(Rainer Zitelmann)是歷史和社會學雙博士,曾任德國第三大出版社總編輯和世界報主編。(念兩個博士與他的致富無直接關係) 任職媒體期間,齊特曼曾對45位富豪做了一對一的深入訪談,這些人的凈資產最少在1,000萬至3,000萬歐元,最多則達幾十億歐元。光是採訪紀錄就多達1,740頁。 這份高達1,740頁的採訪,讓他發現:光靠上班領死薪水,你不會變有錢,錯誤的投資與投機,你也會很快從有錢到破產,至於創業,你得先累積一些東西…… 因此,多數人(你我)需要的起步是「死薪水的不投機致富金律」,才能變有錢之後一直保持有錢。 作者後來也從領死薪水的媒體人,轉進地產投資,還開了一家地產行銷傳播公司,實現財富自由。 這份詳實的財富研究調查,將告訴你:死薪水的致富基礎是,不動產和股票。

日期:2021-04-06

房地產

政府打炒房真有用? 為何台灣反成避稅天堂 看那些炒房避稅的人到底「搞什麼」

國內房價所得比在2020年已飆升至全球第九位!政府為抑制高房價,2016年出重手推動「房地合一稅」,對持有時限過短的房屋交易,資本利得即課徵35-40%重稅,希望讓飆漲的房市降溫,但政策上路四年多來,全國住宅價格指數仍節節攀升。2020年底,政府再度高調宣示「打炒房」,財政部宣告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房地合一課稅將自然人與法人稅率拉齊、並延長「炒房」的認定期程為五年,甚至將預售屋納入房地合一稅規範對象。至於囤房稅則憂房東將稅轉嫁給房客,先暫緩實施。將健全房市的關鍵雙法脫鉤處理,是否真能有效抑制房價?或只是讓投機客另闢蹊徑,炒作房價?本文剖析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投機客炒房避稅風潮、手段,試圖為讀者提供解答。

日期:2021-03-25

國際總經

好通膨.壞通膨

疫情漸退燒,金融學家下一個擔心的,是聯準會瘋狂印鈔後的通膨效應將至,適度的「好通膨」可創造經濟榮景,但若是「壞通膨」,可就真的是一場大災難了。

日期:2021-03-24

焦點新聞

老喜歡抱怨公司、動不動就請假? 小心,這10個舉動已洩露你準備跳槽!

平時午休與同事聊天、討論公司大小事,是「厭世」上班族喘口氣的美好時光。如果有同事開始頻繁抱怨公司的人事物,或請假頻率增加,很可能就是準備離職了!

日期:2021-03-23

焦點新聞

台積電股利為何只發現金? 企業股東瘋配息的背後盤算

上市櫃公司近年多配發現金股利,較少配發股票股利,專家說,目前的環境下,現金為王,投資人較喜歡拿到現金,但公司配現金的理由,卻可能是為了節稅或其他盤算。

日期:2021-03-22

國際總經

從狂瀉12%到「漲」出泡沫…一年前投資人被疫情嚇跑 現在他們擔心「這兩件事」讓股市跌10%

2020年3月16日,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美股3大指數重挫,跌幅皆超過12%;為穩定金融市場,聯準會(Fed)祭出無限量化寬鬆(QE),資金狂潮湧入市場,使股市應聲反彈、屢創新高,甚至引發泡沫疑慮。

日期:2021-03-19

國際總經

1970年代美股「漂亮50」風潮省思 ——兼論潛力優質公司崧騰

70年代美股「漂亮50」的崩盤啟示,說明再有價值的股票,都有一定的週期與循環。類似的故事,永遠會以不同形式在資本市場上持續發生,投資人追捧之際,也要懂得分散風險。

日期:2021-03-17

金融

2021金鑽獎贏家 美中新局、資金派對雜音 如何聰明應變 抓趨勢、調配置 最強台股基金團隊教戰

第二十四屆金鑽獎得獎名單公布! 在美中對峙進入新階段、資金環境出現變數的波動格局下,贏家們如何延續過去亮眼表現? 本刊將陸續報導這群金鑽贏家的超前部署。

日期:2021-03-17

政治社會

攸關國家競爭力 立委、全教總籲教育部介入 做一年領10個月 2.6萬代理教師太薪酸

2023/2/18今周刊編按:全國高中以下約有3萬名長期代理教師,由於縣市預算問題,有超過10個縣市的代理教師,長期以來只能領10個月薪資,寒暑假形同無薪假。近來多個縣市宣布跟進全年聘期,只是聘雇1名代理教師每月成本約5萬元,仍有縣市「猶豫中」,呼籲中央應給予補助。教育部稍早表示,經行政院同意,考量縣市今年未及編列相關經費,今年將協助全國各縣市112學年第1學期同步實施完整聘期所需經費差額的50%,而《今周刊》早在2021年3月就注意到代理教師的薪資問題。-------------------------------------------------------------------------------------------少子化衝擊下,學校對開出正式教職缺的態度日趨保守,代理教師數量明顯增加。但代理教師卻面臨嚴重的「同工不同酬」,他們的期望只是每年可領取十二個月薪資。

日期: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