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共同創辦人邰中和已七十四歲,但仍持續創業、把矽谷技術帶回來,希望在台建立AI軟體生態圈。這延續近五十年的使命感,讓他不斷站上科技革新巨浪,希望世界看見台灣產業有比肩國際的實力。
日期:2025-04-01
對於國立台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系同學鄧世群,與電機工程系同學許富盈來說,2024年很可能是他們人生中的重要轉折。 由台大國際事務處執行的台大國際引水人計畫,2024年邁入第二屆,是國內大學院校第一個校級海外實習計畫,大受台大同學歡迎,而且這是有計入2學分的學習方案。兩位同學透過該計畫,今年夏天前往捷克停留約三個月,在當地企業實習。他們不僅見到歐洲職場不同於亞洲及北美的面貌、歐洲對於人身安全及隱私的重視,還有歐洲人力求生活及工作之間的平衡,這對於他們思考未來攻讀碩博士的方向,或是選擇海外職場的可能性,都多所啟發。就在台積電落腳德國東南部大城德勒斯登,與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籌畫布局鄰近德勒斯登的捷克之際,國內年輕學子也透過學校提供的機會,第一手接觸捷克這個中東歐經濟強權及工業大國。(原文刊載於2024/12/18,更新時間為2025/3/26)
日期:2025-03-26
(今周刊1468)DeepSeek開啟AI模型新戰局,科技巨頭逐鹿AI中原,將帶給人類社會哪些生活改變?今年會有哪些新技術,又將帶來哪些新應用?一文拆解全年AI趨勢。
日期:2025-02-05
(今周刊1468)掀起科技界軒然大波的DeepSeek,5秒產出右上這段自身崛起的描述,用詞活潑、中文造詣高,甚至帶著一點中國網文的誇張情調,展現它與原生英文的ChatGPT、Gemini模型,截然不同的特色。扒開應用層面、向下探討模型,DeepSeek在天才工程師梁文鋒的帶領下,找到低成本「配方」,並且開源供載,讓企業串接費用只要OpenAI的3%,打破只有科技巨擘們才玩得起AI模型的局面,預計掀起一波企業「跳船OpenAI」的風潮。但另一方面,DeepSeek開啟低成本模型的新時代,未來歐美將會出現更多類似模型,讓生活裡的裝置都有機會實現「AI化」,不論是更多的AI App、穿戴裝置、機器人、自駕系統等,AI進程都將加速。
日期:2025-02-05
2023年以來,中美科技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中國的華為推出Mate 60 Pro手機,隔年推出Mate 70,都配備由中芯國際生產的7nm麒麟9000S晶片,大張旗鼓地宣示中國已經突破美國對其晶片的技術封鎖,並給反對封鎖的人士提供理由。
日期:2025-02-03
2024年10月的鴻海科技日第一天,在眾星雲集的外國受邀講者中,有一位亞裔外表、一席紅色洋裝打扮的女士,在台上對於自家公司與鴻海就AI及智慧製造領域的合作機會侃侃而談。2024年6月,她的名字才出現在AI巨擘輝達(Nvidia)的跨業合作聲明裡。這位英國媽媽畢業自英國藝術及設計名校、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也是英國理工名校帝國學院的畢業生,還曾經自己創業開軟體公司,更在創投圈有十多年經驗。她就是Goog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工業機器人軟體業者Intrinsic的執行長Wendy Tan White。
日期:2025-01-17
哈囉你好,我是亨利溫,很感謝你願意花錢購入這本書,並真正翻開來閱讀。正式替這本書做開頭之前,我想先用大約1分鐘的時間,讓你了解我的背景,以此證明為何我有資格與經驗,寫下這本書的內容,並能真正幫助你實踐「斜槓致富」。在我開始撰寫此書的當下(2024年初),我是一位軟體業的內容與策略發展經理,負責公司品牌的內容行銷、IP經營、新事業發展,替品牌創造名氣與營收的雙成長。同時,我也利用下班時間,斜槓經營自媒體超過5年,在Instagram 上分享超過500 篇知識貼文,累積超過 9萬粉絲,並曾受邀至台大、政大、清大等 20+國內大專院校、教育部青年局、Google、foodpanda等企業演講,負責內容行銷、自媒體經營、斜槓職能、高效習慣等相關課程。而我也在 2023年的回顧文:〈29歲自律一整年,我成功多存了250萬〉中提到,透過2023一整年的自律和斜槓,我在保有全職工作之餘,也額外完成了這些輸出:IG貼文:114篇IG限動:350+篇IG諮詢:25位部落格:24篇線上課:製作2堂5萬字:簡報1份讀書會:10場演講:30場從2019年開始利用自媒體斜槓,一直到2024年,回首過去5年,我走過迷惘、挫折和失落,但更多的是享受到,將「斜槓精神」應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帶來的成效,幫助我在個人能力、收入、人際關係、感情上,都獲得非常驚人的成長。這樣的成長,讓我成為對自己更有自信,對未來更有規劃,對人生更有行動力的人,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將這樣的力量也傳遞給你,讓你不管是學生、自由工作者、還是上班族,都可以懂得如何更有效地運用你的時間、經驗、技能和興趣,發展出自己的斜槓事業,打通低風險、高成長性的致富之路。
日期:2025-01-03
AI(人工智慧)大趨勢來臨,但不是每個國家都玩得了全球霸主美國能玩的規模。光是以錢潮為例,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去年3月成立的新創公司xAI,在2024年已經兩次募得60億美元資金,等於120億美元(近4000億台幣)到手。若以我國國防部編列2025年整體國防預算6400多億元為例,其中攸關研發與採購的「軍事投資」預算為1458億元,這等於光是馬斯克今年為自家AI新創公司募得的資金,比台灣一年購買軍備的預算還要多!那,台灣投入AI發展的機會在哪裡?有多年創投經驗的台大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也是美國科技私募基金安卓樂資本(Andra Global)合夥人林家振觀察,若以AI科技產業價值鏈的四大環節來看,台灣在雲端協作與大語言模型(LLM)這兩個環節,與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一樣,其實沒啥機會。真正有機會可以發展的,是在最後一個環節的「應用與解決方案」,因為外來的和尚有可能水土不服,拿出在地化方案需要靠台灣的本地業者。
日期:2024-12-16
華爾街又找到一檔 AI 新寵:AppLovin(APP-US) ,其軟體業務強勁成長,激勵股價今年來暴漲 655%,遠超輝達的 200%,成為今年的新 AI 妖股。AppLovin 是一家行動廣告科技公司,從 7 億名行動遊戲玩家取得數據,透過 AI 分析並提高開發者廣告效益,Google、X(前 Twitter)、Meta 都是其合作夥伴。
日期:2024-11-08
飛捷已是全球領先的POS機廠,卻不甘只做硬體,近年來積極發展軟體事業,將AI影像辨識技術導入美國速食業龍頭、東南亞連鎖超市,為集團事業開創第二春。
日期: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