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軍事支出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軍事支出共有20項結果
政治社會

共和黨狂贏總統、國會、州長,可能出現民主獨裁?會友台還棄台?駐美前官員盤點川普上任會做3件事

國策研究院週四(10/7)舉辦「美國大選結果與新政府對外政策走向」座談會,曾任外交部長的國策研究院院長田弘茂指出,這次共和黨除了贏得總統大選,還贏得參眾議院和州長選舉,川普是強勢領導人,搭配這樣的選舉結果,可能會有「民主獨裁」局面出現。而川普在選前說,「台灣若需要美國的保護,就需要向美國支付保護費」引發討論,曾任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的台北市議員趙怡翔認為,川普第一任期時,對台的高層交流、閣員訪台、軍售批准和台美關係都蓬勃發展。而即將到來的第二任期,目前每一個國務卿、國防部長被討論的可能人選都很友台,甚至有人近期來台訪問,因此不需要太過擔心,「甚至於我們應該要很有信心。」

日期:2024-11-07

政治社會

川普要求收保護費,台灣真要掏國防預算2.6兆?智庫喊是誇飾法…軍售防空系統、無人機有望到手?

今周刊編按: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確定當選美國新一屆總統,他選前多次提到台灣如果要美國保護,應該支付「保護費」,在華盛頓郵報專訪時,更說台灣國防預算應該提高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換算大約是2兆6千億元。目前台灣的國防預算佔GDP 2.4%,週三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被立委賴士葆問到是否可能增到GDP 5%,他話還沒說完,賴士葆就說:「不可能啦,要大聲講不可能啊」,柏鴻輝就說「是、是、是」。柏鴻輝說,國防預算要看國家財政,面對軍事環境威脅下,當然會希望逐年成長。國安局長蔡明彥被問到,川普執政是否會對台灣有壓力?蔡明彥說,川普上次執政期間,和台灣、美國國會以及行政部門等溝通都非常順暢。他說,當時美國對台軍售制度化,2020年美國軍艦穿越台海達13次創新高,選舉期間難免會有些政策說明跟政治處理,但未必在選後變成是政策,會持續觀察後續狀況。

日期:2024-11-07

政治社會

台灣國防支出應提升GDP 5%!繼川普「保護費」後,歐布萊恩喊話加碼合理嗎?北約成員國平均僅2.11%

川普「保護費」說引發各界議論,美國前國安顧問提出台灣應提升國防支出GDP佔比至5%;然而國際間達5%的國家寥寥可數,台灣國防預算已經連續七年提升,2.5%的比率也已經符合北約對會員國的標準。

日期:2024-07-22

政治社會

蔡英文卸任登日本雅虎頭條,盛讚讓台灣能見度變高!BBC專訪她親揭握9成晶片「對世界的意義」

520新舊任總統交接的關鍵時日,各大外媒紛紛關注,日本大型入口網站雅虎(Yahoo! JAPAN)於國際新聞頭條版面,以《每日新聞》「台灣蔡英文總統卸任,提升台灣存在感,到末期也不失支持度」為標題,闡述以日本角度,觀察她任內執政表現。

日期:2024-05-20

台股

軍工產業夯什麼?這「3大優勢」難以取代!榮剛(5009)、星通(3025)、拓凱(4536)…8檔存股標的出列 

近年來,台灣的軍工產業隨著地緣政治與國際情勢變化,逐漸受到重視,也成為政府施政的重點。專家點名8檔仍值得布局的利基型公司,供投資人參考。

日期:2024-05-08

國際總經

地緣政治全球股市「嚇」跌卻讓軍工業「動」了 謝金河看好台灣2公司成「亮點產業」!

4月19日,伊朗為了報復敍利亞伊朗大使館遭到以色列轟炸,也對以色列發動無人機攻擊及射出巡航導彈及導彈飛彈,報載有99%遭到攔截,大家擔心中東地區會全面開火,全球股市紛紛大跌,台股在19日盤中大跌逾千點,投資人都感到驚慌。

日期:2024-04-24

國際總經

全球軍工產業蒸蒸日上

近年來多國地區陷入戰爭或衝突,全球地緣政治緊繃,各國軍備投資不手軟,從投資角度看,各國軍費支出龐大,國際軍工企業價值水漲船高,台灣的軍工產業也會隨之茁壯。

日期:2024-04-24

國際總經

全球瞭望》特斯拉公布Q4財報,投資人關注3焦點,紅海亂局衝擊成本?馬斯克有沒有吸毒?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將於台灣時間25日清晨6時半公布去年第4季財報。投資人將關注以下三大焦點。

日期:2024-01-21

國際總經

全球瞭望》貝佐斯帶你到太空看地球 年薪70萬要不吃不喝20年

美國電商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旗下的Blue Origin公司,準備讓次軌道火箭「新謝波德號」(New Shepard)再度升空,最快將在18日發射,飛往太空邊緣,執行無人駕駛試飛,之後可能就會恢復載客飛行。

日期:2023-12-17

國際總經

COP28直擊/普丁現身阿聯,但俄烏戰爭碳排、生態破壞未解

俄羅斯總統普丁近日出訪阿聯酋,但未出席聯合國第28屆氣候峰會(COP28)。與此同時,峰會周邊會議討論俄烏戰爭造成的碳排問題,民間組織主張,應由戰爭發動者負責災損及碳排費用,並且運用新科技,盡可能減少將來重建的碳排。

日期: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