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戴口罩,難免出現毛孔阻塞,導致油光、痘痘、過敏等肌膚問題接踵而來;其中又以「口罩痘」的問題最受關注。疫情期間,你的肌膚也跟著喊救命了嗎?
日期:2021-10-20
編按:30多歲就退休環遊世界,台妺Winnie及美籍先生Jeremy原是一般科技業上班族,靠著減少物欲及開支,存下70%以上的收入,實現提早退休的夢想,看似不可能的圓夢故事,被《富比士》雜誌等世界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日期:2021-10-19
新冠疫苗陸續到貨,為提高疫苗覆蓋率,民眾積極前往接種,卻也傳出多起嚴重副作用案例,據中醫學理論,其根本核心在於人的「體質」,因寒熱等屬性不同,所感受到的副作用也不盡相同。
日期:2021-09-29
許多人原本認為,只有紐西蘭麥盧卡蜂蜜具有活性抗菌成分,然而澳洲研究人員經過來自當地不同州的80多份蜂蜜樣本研究後發現,澳洲產的蜂蜜也具有相同成分,活性甚至更高。
日期:2021-09-29
老了戒之在「得」。老了,就要戒斷還想「獲得」的心態。想得到更多的金錢或更多的肉欲滿足,這些都是痛苦的來源。
日期:2021-09-10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日期:2021-05-24
勞動節前夕,勞動部首次表揚模範移工,彰顯他們對台灣社會的貢獻。但得獎者期望政府除了頒獎,也能提供完整的職訓與支持系統,讓外籍人士更無後顧之憂地為這片土地貢獻心力。
日期:2021-05-05
在今天平均每人手中有2至3張保單的台灣社會,絕大多數人有正確的保險觀念,以確保自己萬一生病或是遭遇意外,甚至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時,來得及因應,不至於手足無措!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想,有不少人從經濟利益的考量出發,認為買保險不見得一定會用得到且每年固定的保費支出也是相當可觀……,日前就有網友(原PO)在社群網站表示,自己已經40歲了,除了基本的勞保、健保外,沒有額外再買其他的商業保險……;針對此一話題,引發其他網友熱烈討論,提出質疑:「到了40歲還沒有買保險,會很危險?」答案絕對是肯定的!本周小花平台將引用該名網友的故事,由專業保險顧問提出不同看法和中肯建議。
日期:2021-03-30
家人疑惑的是,老先生只是在浴室滑了一下,輕輕坐倒而已,而且第一天尚且能站,怎麼就斷了呢?
日期: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