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台南市長黃偉哲今(26)日晚間自行宣布勝選,為民進黨驚險守住台南,也是繼桃園變天後,綠營在六都裡的最北邊地盤。截至晚間8點,根據TVBS統計,黃偉哲以42萬1000多票(佔已開票總數52.85%),超越國民黨候選人謝龍介的37萬6000多票(佔比47.15%)。黃偉哲在勝選感言中說:「感謝全體台南市民,讓進步的城市繼續前行。感謝支持我的朋友們,您的熱情與鼓勵,是偉哲繼續打拚的動力;感謝沒有支持我的朋友們,您的批評與指教,我都會虛心接受,造就一個更好的台南。」「感謝同為競選夥伴的許忠信教授、林義豐總裁、吳炳輝律師和謝龍介議員,你們對於政見規劃的用心,都將成為未來城市願景的重要元素,讓我們共同成就一個完整而美好的台南。」謝龍介則發表敗選感言說,「恭喜黃偉哲市長,即便我對於你的執政仍有諸多質疑,但既然市民做了決定,我絕對尊重並接受。長輩的福利,少子的危機,治安的漏洞,交通的沉痾,就交給你承擔了,盼你能以蒼生為念」。值得注意的是,從下午4點開始開票後,黃偉哲得票數就與謝龍介呈現拉鋸戰,黃偉哲領先對手的票數一度縮短至只有4000多票,選情堪稱是本屆六都市長最緊繃的地方。在2018年縣市長選舉中,黃偉哲以36萬7518票,擊敗國民黨候選人高思博的31萬2874票,雙方差距為54644票。(原文刊載於2022年10月20日,更新時間2022年11月26日)
日期:2022-11-26
編按:國民黨基隆市長候選人謝國樑得票數突破9萬票,已跨越當選門檻,領先對手蔡適應約2.5萬票。他在6點左右上台宣布當選,謝國樑感謝市民給他機會,讓他婚後第一場選舉勝利了,未來他將會當基隆市民的僕人。謝國樑發表感言,提到首先要感謝上帝,語帶哽咽說競選過程中,祂給他最大的支撐和依靠,接著伏首長跪表達誠懇地感謝。他也指出,因為有基隆市民相挺,雖經過嚴苛考驗與激烈打壓,還是贏得了勝利。上台後,他緊握愛妻的手,感謝太太「小愛媽媽」,感謝她作自己的後盾,讓自己安心面對選舉,「這場選舉勝利了,我們會用最誠懇努力態度,做市民朋友與基隆市的僕人,關懷好市民朋友、做好市政!」這次市長選舉,基隆投票人數為301973票,受到疫情、氣候等影響,投票率約為58.3%,預估要拿下9萬票才能入主基隆市政府。下午投票結束後,謝國樑競總陸續湧入人潮觀看計票,且快速拉開差距,謝陣營下午5點15分自行公布開票已近半數,讓競總支持者歡聲雷動,高喊凍蒜慶祝。最終謝國樑拿下9萬6784票,得票率達52.92%,領先主要對手民進黨候選人蔡適應的7萬1354票,雙方差距逾2.5萬票。相對於謝國樑陣營歡聲雷動,蔡適應競總眼見票數一路落後,氣氛轉為低迷,蔡約在晚間6點15分與太太現身競選總部,發表敗選感言。他坦言自己努力不夠、恭喜對手謝國樑。蔡適應說,期望謝未來4年能帶領基隆繼續往前進,不要走回頭路,現場支持者眼眶含淚高喊加油,要蔡適應不要氣餒。(原文刊載於2022/9/15,更新時間為2022/11/26)
日期:2022-11-26
從結構解體的視角看,2012 年是中共改革開放的轉折點、中共命運的拐點。但明顯的讓世人感受到這個點,卻要等到大約2015 年至2016 年間。原因無它,正是前面說過的,人們普遍相信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之心理效應。
日期:2022-11-25
原本中國可以自豪地說,他們即將改變「以投資拉動」的成長模式。這個國家擁有14億人口龐大市場,下一步將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僅僅仰賴內需消費就能維持成長動能。不過美中翻臉相向後,中國面臨的挑戰比任何時期都還嚴峻。
日期:2022-11-24
「它是一個一望無際的視角,我很喜歡出雪山隧道的那個感覺,白天晚上都是。」搬到宜蘭居住已有6年時間,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主任、民眾黨宜蘭縣長候選人陳琬惠,在談到對宜蘭的依戀時,臉上出現少見的柔和表情。
日期:2022-11-24
選戰倒數3天!各黨大咖連日聲嘶力竭輔選,為自家候選人助講,緊要關頭丟出「台灣價值」,或以司法興訟搏取支持,就希望炒熱冷颼颼的選情,促支持者出門投票。然而,台灣選民也明白候選人「包裝」,更看膩各式選戰「賞味期」出現的牛肉政見,利益終歸隨選舉結果不同換群人分配,最終輪不到自己。選舉淪選秀,甚至刺激不了選民的腎上腺素,不如吃瓜看大S(徐熙媛)與前夫汪小菲的家務糾紛,一則來台搶床墊的社群發文,網路聲量就狂碾遍地開花選情訊息,連帶「神救援」近日的政治紛爭。
日期:2022-11-23
美國mRNA新冠疫苗大廠莫德納2022年九月宣布成立台灣分公司,由台灣安進前總經理李宜真掌舵,成為台灣第一號員工,李宜真如何獲得青睞,加入這家年輕藥廠一起翻轉藥業?
日期:2022-11-23
兩岸關係疏離,正加速中國台商逃走中。依據美國華府智庫最新調查,26%台商正移出中國、33%考慮中。習近平力推的「共同富裕」政策,接下來,勢必帶來更大衝擊。有意撤出中國的台商,究竟如何全身而退?選擇拚搏的企業主,又該怎樣趨吉避凶?以下是一位深耕中國逾20年傳產企業主的憂慮告白。
日期:2022-11-23
「別傻了,不會有人敢跟你們談這個問題的…。」在本期封面故事的採訪過程中,這是負責同事最常聽到受訪者說的一句話。畢竟對於身在其中的當事人來說,要談的這個議題十分敏感。
日期: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