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跨足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跨足共有1551項結果
科技

65歲電纜廠緊咬特斯拉概念 找新成長曲線

大亞電線電纜向來低調,直到今年成立六十五周年,向大眾推出一支《穩定的力量》廣告短片,董事長沈尚弘才罕見接受《今周刊》專訪,暢談身為第二代、接班第十六年的心路歷程及策略布局。

日期:2020-03-04

科技

「矽晶圓」、「被動元件」都喊漲 專家解析:「它」漲價是假的

被動元件去年底喊出缺貨要漲價,矽晶圓在農曆年前也開始喊漲……,台灣電子產業往往「自己喊漲價」,是真是假,外人其實很難判斷。

日期:2020-03-04

金融

低溢價、資產未重估 戴家併台紙爆五爭議

老牌資產股台灣紙業二月二十七日宣布,以每股二十.八元私有化下市。這個價格與當日收盤價相比,溢價幅度才二.七二%,遠低於過往台灣私有化下市案例的溢價幅度,引起市場熱烈討論。

日期:2020-03-04

焦點新聞

三發地產前董座「自爆掏空公司」3.3億》老董昔從精神病院脫逃、董娘阻擋查帳 這家獲利創6年新高的公司怎麼了?

2022.02.19編按:約莫2年前,上市公司三發地產(9946)的「家務事」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原先為模範夫妻檔的董座鍾俊榮與其妻楊顯玲反目成仇,演變成爭產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如今,鍾俊榮出面「自首」,稱自己與太太掏空公司大筆資產。鍾俊榮向檢調表示,2010年起先後與妻子楊顯玲成立3家虛設的空頭代銷公司,分別為悅登、大格、宏太,讓這3家「假代銷」進行包銷,但實際卻是三發公司人員自己進行銷售建案,後續再製作不實請款資料,從公司洗出3億多元到楊顯玲的私人帳戶,鍾俊榮指共掏空公司資產達3.3億元。高雄地檢署、調查局獲報後立即展開調查,兵分多路前往鍾、楊住處搜索,分別在兩人的辦公室和住家等處搜出2.2億現金,並帶回公司會計等多人偵訊,經檢察官複訊後,檢方依相關事證,認定鍾楊2人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昨(18)日諭令各以200萬、300萬交保;公司財務、會計相關人員則飭回。目前2.2億現金已先被檢方查扣,全案正深入清查中。

日期:2020-03-04

傳產

這家越南廉航市值是華航兩倍! 女創辦人身家700億台幣 也是東南亞首位女性億萬富豪 她怎麼辦到的?

對她的家庭來說,阮氏芳邵(Nguyễn Thị Phương Thảo)只是一位49歲的媽媽,有兩個孩子。對越南投資人及消費者來說,阮氏芳邵是越南第一家股票上市的航空公司負責人,也幾乎是越南國內航空市場的代名詞。對國際財經新聞的讀者來說,她是越南首家廉價航空業者(LCC)越捷航空(VietJet Air)的創辦人暨執行長,也是最大股東,透過個人及控股公司合計持股近50%。對於國際財經圈子而言,阮氏芳邵不論在越南或整個東南亞,都是歷來第一位白手起家的女性億萬富翁(身家逾10億美元者),更是越南第二大富豪。

日期:2020-03-02

科技線上

「為何女性可以做能源?」 她一手建立亞洲最大離岸風電場 王雲怡:風電要翻轉台灣能源 德國做得到、台灣也可以

19年前王雲怡正站在人生交叉口,那時她已在新聞業跑了九年多政治新聞,因緣際會投入當時仍是一片荒漠的風力發電領域,在這個領域奮戰了19年,她不但成為國內少數擁有陸上風電及海上風電開發經驗的專業經理人,更成為眾多離岸風電開發商之中的唯一女性董事長,也是女性投身新能源產業的代表人物。

日期:2020-03-02

傳產

國揚集團呼聲最高的接班人!哈佛學霸外加高顏值 侯西峰能否交棒成功?

事業涵蓋房地產、飯店、百貨與餐飲的國揚集團,去年1月起多了一位新面孔,創辦人侯西峰的二女兒被視為呼聲最高的接班人,她將如何寫下屬於自己的成績單?

日期:2020-02-26

幸福熟齡

退休後不用閒在家,50歲後培養第二專長!把興趣拿來賺錢,他們「這樣」做到了

對阿仁而言,培養興趣等於投資自己。「我常對家人說,除了維持家計、投資孩子的教育,我也會積極的投資自己來享受生活樂趣,而不只是工作。」這也是他當初與傑克一同討論開創人生第二事業的主因。

日期:2020-02-24

幸福熟齡

年輕時無存款、家中遭火災,投資股票又賠500萬!她中年「這樣做」獲利翻倍

從小在菜市場長大,李雅雯很懂得做生意;9歲時曾批發戳戳樂,拿舞龍舞獅的面具當缽,蹲在菜市場以1元1戳的方式,讓小朋友抽鈔票,成本價才50元的戳戳樂,她從早上擺到下午4點,整整賺了350元。從小就懂交易,但李雅雯卻是「理財笨蛋」。

日期:2020-02-20

職場

武漢肺炎升溫!勤美高層成立「不會發生的小組」,演習「在家上班」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溫,這對企業、員工都是一場風暴,經營者應該如何因應?在這段期間內,許多跨國公司如Google、LINE,日前皆已開放家中有高中職以下學童的員工在家工作,台灣企業界也沒有「因病」裹足不前。

日期:20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