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作繭自縛,中國正席捲電動車產業!元月25日Tesla公布第四季財報,全季EPS只有0.71美元,較前一年度同期減少40%,這當中有一個重要數據:Tesla第四季售出484507輛電動車,而比亞廸是526409輛,比亞迪已正式領先Tesla!而這也預告中國的電動車將主宰全世界。
日期:2024-01-31
今周刊編按:受到美股標普500、費城半導體指數雙雙再登歷史收盤高,台股周四(1/25) 上漲19點、17894.83點開出,隨後漲勢擴大,指數上漲逾百點,距離萬八僅一步之遙,台積電(2330)上漲8元,來到635元。隨著熱錢再度湧入,台積電盤中一度衝上642元,上漲13元,創下近2年新高,台股也攻上萬八、最高達18014.26點,這也是時隔22個月台股上萬八,AI股廣達和緯創漲幅也逾1%。終場台股上漲126.79點或0.7%,來到18002.62點,成交額2935億元。台積電則大漲15元,以642元作收。
日期:2024-01-25
紅海危機持續延燒,對於供應鏈的衝擊已逐漸浮現,汽車大廠特斯拉與Volvo相繼宣布生產線部分停產的消息,若狀況無法緩解,勢必將重演供應鏈緊繃、零組件短缺及通膨飆升的嚴重危機。
日期:2024-01-13
紅海危機不斷延燒,特斯拉11日宣布,由於運輸路線變化導致零件短缺,該公司德國裝配廠將自本月29日起至2月11日止,暫停大部分的生產。
日期:2024-01-12
今周刊編按: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一間位於德州工廠,近日傳出負責切割汽車零件的機器人「失控」,誤將工程師當作汽車,將其按壓在地並將金屬爪插入背部和手臂的「攻擊事件」,據外媒報導,在一份向聯邦監管機構提交的受傷報告中,工程師的左手留下了開放性傷口,所幸傷勢並未危及性命。不過機器人突然「攻擊」人類、血濺工廠駭人事件震驚外界,但馬斯克(Elon Musk)12/28發文駁斥,稱該意外是2年前的事,且「失控」的機器人並非特斯拉製造。
日期:2023-12-30
中國正積極提高電動車的電子零件自產比率,半導體與汽車零配件製造能力也日益茁壯中,面對新的趨勢變化,相關台廠供應鏈必須認真面對近憂遠慮。
日期:2023-10-02
今周刊編按:電動車議題大熱,因此比液態電池更穩定、同時具備續航力與安全性的固態電池,也成為市場關注重點,儘管業界粗估固態電池可能要2025年才有機會進入量產,但各大車廠也透過投資、甚至自行研發卡位固態電池生態鏈。固態電池製造商輝能在法國投資超級電池工廠有重大進展,週四(8/3)晚間宣布,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通過法國政府對輝能高達15億歐元(約新台幣510億元)補助案,將在2029年前階段性獲得補助,該工廠預計直接聘雇人數為3000人。輝能5月才宣布,投資57億美元(約新台幣1754億元)在法國北部興建1座超級工廠,這也是該公司在海外第1家、也是最大的工廠。執行長楊思枏當時受訪時表示,由於台灣成為美中關係緊張的焦點,希望在海外建立基地,以確保能長期維持營運,「我們不再是一家台灣公司。」不過,經濟部長王美花得知這訊息後表示,她有跟楊思枬通話,了解後知道這個誤會大了。楊思枬對她解釋,是因為要到歐洲去佈局,才會說「不僅僅」是台灣公司,並非說不是台灣公司。(原文刊載於2022/1/27,更新時間為2023/8/4)
日期:2023-08-04
關於美國重塑供應鏈的邏輯,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是用三個同心圓來描繪。外面的圓,是「友岸外包」,裡面的圓,是純粹的「美國製造」;至於夾在中間的第二層圓,則以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的三國為腹地。這當中,墨西哥扮演著如同「美國工廠」的要角。
日期:2023-06-07
(今周刊1381)飛越一萬兩千公里,我們見證了墨西哥製造的再起,更直擊了來自台灣的電子五哥,以動輒一座大安森林公園面積,在這片「仙人掌王國」建立它們在北美洲的製造灘頭堡,這是全球科技供應鏈重塑運動中,一頁正在形成的歷史新局。
日期:2023-06-07
今周刊編按: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訪問中國,這是他3年來首度來到中國,隨即前往上海超級工廠。就在此時,他也重新從法國精品集團 LVMH創辦人兼執行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手中,奪回全球首富寶座。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精品業氣勢明顯消退,根據彭博報導,路易威登集團(LVMH)股價下跌2.6%,阿爾諾身價被馬斯克超越。其實,這兩人在今年彭博億萬富豪榜上一直呈現拉鋸的情況,阿爾諾在去年12月首次超越馬斯克,現在又被超前。彭博億萬富豪排行榜截至周三,馬斯克身價1923億美元居全球之冠,阿諾特1866億美元成為第二。
日期: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