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金融市場雖然頻創新高,但總透露著一些不尋常的現象。許多企業公布漂亮的營收獲利,卻無法推升股價,而聯準會即將縮減購債呼聲甚囂塵上,債券利率卻仍在低檔徘徊。市場似乎呈現膠著狀態,等待著下一個訊號。現階段投資最好不要躁進,還是檢視自己的資產配置,股債都稍微保守一些,留一點現金增加自己的投資彈性。
日期:2021-09-17
近來一位鄰居阿姨,也是準備退休的年齡了,差不多60幾歲,女兒結婚多年原本打算不生,跟老公一起當個頂客族,也是快活,畢竟少了孩子這項開銷,生活娛樂各項預算自然就會比較鬆,不過後來改變主意,又覺得想生,好在也順利懷孕,讓他們做長輩的也開心,鄰居阿姨見著我便問:「歹勢,打擾你一下,想請教一個問題,就是隔壁那個某某阿姨好心推薦,說有張存錢的外幣保單,保費繳個四年,美元的,之後就都不用繳,可以每年都有紅利,可以一直領到終老,推薦我女兒買一張,你覺得這個會賺嗎?能買嗎?」
日期:2021-09-16
編按:作者吳家揚小時候家裡是開麵包店,前門賣麵包和雜貨,屋後則是麵包烘焙場所,小學二年級起放學就先回家當童工幫忙賣麵包。並非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為何能在37歲財富自由、42歲提早退休?吳家揚認為,首先要了解一輩子的收支全貌,這是人的大財庫,記得一定要將家人一起納入規劃。將已經有的、未來會有的,一筆一筆列出來,愈詳細愈好。接下來檢視自己的財務觀念,他花錢的態度和做法如下。
日期:2021-09-13
編按:2015年,43歲的銘傳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江季芸,開始正視高齡化和少子化對社會各層面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對教育界未來無可避免的衝擊。於是她擬定了一個「離開校園10年計畫」,決定超前部署退休金,目標是「10年後離開校園,每年領到100萬元的股利,當作退休金」。投入股市的第一年,她買進穩定配息、配股的金融股,也是存股族的最愛。隔年,185張股票變200張,讓她覺得如果持續複利成長,就能順利實現目標。但沒想到,第3年股利政策改成配息、不配股,股利縮水,股價波動也讓資產起伏,原本的計畫趕不上變化,為了確保她的10年退休計畫能成功,她稍稍調整了作法,她把投資方法調整成「波段存股法」,也就是「雙管齊下」的策略:「波段價差」+「股利再投入」,5年的投資成效,300萬元變成1,300萬元,提早滾出千萬退休金,2020年,股利年領60萬元,朝向股利年領100萬元的目標邁進。
日期:2021-09-11
存股族要有心理準備,當你買進股票後,接下來可能會歷經股價盤整不漲或下跌套牢的漫長時間煎熬。許多人在這個過程中,負面情緒升起,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乾脆賣掉手上的好股去追求所謂的飆股,結果落得兩頭空。如何克服種種負面情緒與外界干擾,做好「兩帳一表」的投資記帳是必要功課。
日期:2021-09-08
台北大巨蛋年底開幕,北美館擴建案即將公開招標,攸關台灣「第二次美術館革命」的最後一哩,這些建築競標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劉培森。過去他以王永慶女婿為人熟知,如今他是台灣公共建築美學的大推手,也是競逐國際標案的實力級人物。
日期:2021-09-08
美國、中國的競爭全線展開,從軍事角力到半導體產業,台灣被推上風口浪尖,國際關注度大增。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接受《財訊》採訪,帶來一年一度的精采觀點。
日期:2021-09-03
偏頭痛要不要就醫?許多民眾對偏頭痛存有迷思,認為只是比較嚴重的頭痛「症狀」,常自行上藥局購買止痛藥,坊間甚至有「秘方」,認為喝咖啡就能好轉。事實上,偏頭痛是腦部的原發性疾病,屬於一種神經血管性頭痛。依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偏頭痛高居失能疾病第2名長達30年,對於15-49歲的年輕族群,更是造成失能、殘疾的第一大原因。醫師提醒,有偏頭痛症狀千萬不要忍耐,只要每週頭痛超過「1」次就要看神經內科,止痛藥每週吃超過「2」天恐讓頭痛惡化。
日期:2021-09-03
在臉書上秀出結實體態,與粉絲分享鍛鍊過程,不禁讓人揉揉眼睛......「這真的是方文琳嗎?」擁有溫柔恬靜的氣質,卻散發強壯堅韌的底蘊,她是1980年代起家喻戶曉的女歌手方文琳,現在專心演出各大戲劇演劇,她不吝惜秀出結實肌肉-「把身體健康照顧好,就是不讓子女家人擔心。」
日期:2021-08-30
財經媒體最近充斥中國水泥市場利空消息-中國房地產降溫、煤價暴漲、水災頻仍導致公共工程停擺、水泥價格走跌……,導致台泥與亞泥股價跌得鼻青臉腫。《存股助理電子報》深入研究中國水泥市場後發現,結果跟大多數人想的很不一樣!
日期: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