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贊同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贊同共有400項結果
美食旅遊

都市綠洲

觀察歐美近年來的都市發展,皆與「水」脫不了關係,其實有水的城市才性感,能為萬物提供最溫柔的棲息。現代人尋求一種水岸與生活結合的空間模式,與水共生,藉以帶動都會區域轉型的新契機,而這樣的城市想像也正在台灣上演。

日期:2020-05-27

焦點新聞

多次參加WHA大會,見識過中國如何打壓台灣...前衛生署長涂醒哲:WHO可以關門了!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用視訊的方式召開世界衛生大會(WHA),秘書長譚德賽還是堅持不邀請台灣參加,這個決定不但台灣人民非常失望,美國及一些支持台灣參加WHA的國家也非常生氣。

日期:2020-05-26

股債前線

退休金700萬就夠用!江育誠:我用「0056+勞保老年年金」,打造每月5萬生活費

曾經有位讀者看到《今周刊》的報導之後寫信給我,她說工作已經30多年,也獲得一定的成績,做到高階主管,覺得自己的職場生涯已經到了一個轉捩點,她想要擁有不一樣的人生風景,非常希望能像我一樣,用興趣滋養生命,但是讓她遲遲無法下定決心的原因是,她不知道退休金的「安全數字」是多少。

日期:2020-05-26

國際總經

港版美麗島》港民主之父李柱銘遭捕,為何香港正陷入前所未見的政治風暴?

全球正深陷防疫之苦,香港卻在4月18日上演「港警大搜捕」,香港民主之父李柱銘、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為首等15位泛民主派人士,據傳涉及反送中行動與非法集會遭捕,下個月18日將上庭應訊,被認為恐是上演「港版美麗島大審」。台灣因「美麗島事件」,從戒嚴時代走上民主化,但為何香港恐上演「倒帶版」美麗島,自由開放的民主日漸緊縮?可從兩個關鍵看起。

日期:2020-04-20

職場

曾出手救背債兒、弱勢勞工⋯昔日是法官、勞動局長的陳業鑫 他要靠什麼撼動勞資對立的高牆?

「全台灣大概沒有第二個了,當過法官、勞動局長,現在又當律師,而且還當過金控公司的董事⋯⋯勞方、資方、主管機關,等於我每一個角度都看過了,」陳業鑫用簡短幾句話,說完所有資歷,語氣聽起來不像是驕傲,反而是任重道遠。卸下法官衣袍、勞動局長頭銜,陳業鑫不忘伸張正義初衷,現今他要化為法律說書人,努力推倒勞資雙方對立的高牆。

日期:2020-04-10

全球股市

一週狂賺30億,他做空整個美國,躋身全球十大富豪,卻在臨死前寫下:我的一生是一場失敗

見聞研究所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我皮我皮我最皮」的本期 up 主沙丁魚。今天,沙丁魚想帶大家瞭解一下,美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大空頭之一——傑西·李佛摩(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如何通過做空整個國家,成爲千夫所指,並最後自己了結自己生命的傳奇一生。

日期:2020-04-08

房地產

329檔期全台指標案全解析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為今年房市投下變數,不少建案暫且停看聽,建商如何看待2020年房市景氣?消費者可趁機撿到便宜嗎?

日期:2020-03-25

政治社會

兒出國挨轟...張上淳遭波及 鄧惠文:父母在小孩沒出事時被批管太多,出事後卻成戰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2位兒子,引起外界輿論跟撻伐,一位因疫情期間出國旅遊,另一位則是在網路上批評禁止醫護人員出國政策,(22)日晚間兩人皆發出書面聲明道歉,以平息風波。對此,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表示,「我們的輿論,平常傾向指責父母對成年子女的控制欲,但一旦年輕人做了違反社會正確的事時,又容易指責父母之過。」資深媒體人周玉蔻也在臉書發文挺張上淳:「還我們專業優秀的召集人」!

日期:2020-03-23

國際瞭望

美國確診突破2200人》為何台大醫學院7年前放這部片 現在是老美最瘋狂追逐的電影?

COVID-19(武漢肺炎)影響美國比亞洲國家晚上許多,過去一個多月美國政府應變作為受到不少國內批評,加上美國受到2003年SARS影響輕微,都使一般美國人對武漢肺炎的認知或警覺心不足。眼見疫情快速升溫,為了趕快「補課」,不少民眾轉向相關主題的大眾影視作品,使過去20多年來好萊塢推出的多部電影從冷灶翻身為當紅炸子雞,其中最火紅的就是2011年的「全境擴散」(Contagion)巧合的是,這部片不僅是美國不少中小學、甚至大學課程上的教材,連台灣大學醫學院都曾在2012年11月公開播映,還請來時任台大醫院副院長、現任台大副校長張上淳做映後演講,目前他也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日期:2020-03-14

幸福熟齡

你的「現在」決定了過去,那段不幸的過往,不過就是藉著悲劇這壺劣酒,忘記「如今」不得志的痛苦

並不是因為漠不關心才當耳邊風。而是因為其中並沒有應該討論溝通的重點,所以聽聽就算了。如果在我聽過「可惡的他」或「可憐的我」這樣的內容後,能表示「真是辛苦了」「完全錯不在你」什麼的,與你站在同一陣線的話,確實可以讓你得到一時的安慰,甚至你還會覺得幸好有來這裡接受諮商輔導、幸好找了這個人商量等等,因為這樣而感到滿足。不過,從明天開始的每一天將如何改變?難道不會因為再次受傷就又想尋求慰藉?到最後豈不是成為一種「依賴」?正因為如此,阿德勒心理學才要討論:「今後該怎麼辦?」

日期:20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