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為減輕子女負擔,無論是現金或不動產,都希望能透過贈與給子女更好的生活品質;不過,關於每年贈與稅免稅額的額度,仍是有不少人搞不清楚,一旦誤解某條稅法法規,恐怕會讓荷包大失血,付出高額的稅金。《今周刊》本篇列舉出幾大容易誤踩且常見的贈與稅免稅額地雷,讓納稅人避免被國稅局多扒一層皮。
日期:2025-03-18
年底到了,是時候考慮如何善用每年244萬台幣的贈與免稅額了。這是一個絕佳的財務規劃工具,可以幫助你在合法範圍內減少稅務負擔,並將財富轉移給下一代。
日期:2024-12-16
每人每年都享有244萬元的免稅額,許多父母都會在這免稅額度內贈與財產給子女,替女子的未來提前做好規劃。不過你知道嗎,除了244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其實還有100萬元的「婚嫁贈與扣除額」,也就是說,加上原先244萬元的稅額,雙方雙親4人合計上限可贈與1376萬元。但要注意的是,「婚嫁贈與扣除額」僅限子女,不適用於媳婦、女婿。
日期:2024-10-04
避免不孝子法寶 「生前贈與」與「附負擔贈與」資產的安排——生前贈與或遺產?
日期:2024-08-26
台灣房價高漲,父母贈與子女購屋的情形時有所聞。然而,每人每年只有244萬元贈與稅免稅額度,稍微沒注意就會面臨贈與稅的課徵問題。一名22歲大學生購置北市總價9,200萬元房屋,與資力明顯不符,經查,原來是母親資助,最終母親須補繳贈與稅額426萬4000元。 國稅局提醒,若未依限申報,還將處以最高2倍罰鍰。
日期:2024-08-06
善用贈與稅免稅額可兼顧節稅及家族傳承,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民眾在運用這項節稅工具時常有兩大誤解,第一是誤解「每年」起算時間,第二是誤解「每人」定義。
日期:2024-03-17
父母多會將生前財產做好規劃傳承給後代,避免百年之後遺產被課重稅造成孩子們的負擔,但除了如何節稅,更多退休族群擔心,會不會錢被子女分完後就遭到棄養?有網友提出一妙招,保證孩子們每月開開心心回來吃飯,父母們也不必擔心錢被拿光沒人理,獲得許多人大讚。律師呂秋遠提醒,請把錢優先拿來照顧自己,其實父母子女之間「愛才是最大」,不要用孝順要脅、不要勒索自己的孩子,無論是金錢或是情感,這只會讓人逃得更遠。
日期:2024-03-12
每年的贈與稅免稅額是224萬元,所以許多的父母親總會利用該免稅額,逐年贈與現金給小孩,如果父母親各贈與244萬元給小孩,每年即可取得488萬元的資產,10年就可以幫小孩累積4880萬元的資金,對於未成年小孩購置不動產,有很大的助益。但是,該資金流向是否明確,攸關未來以自有資金購置不動產時,是否會被課徵贈與稅的關鍵。
日期:2024-03-07
年底將至,國稅局表示,自2022年1月1日起,每人每年贈與稅免稅額調高為新臺幣244萬元,明年又重新起算免稅額,建議納稅義務人可善用每人每年免稅額,由父母各自贈與給子女,跨年合計父母雙方最高可贈與子女976萬元,為節稅好方法。
日期: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