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贈與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贈與共有616項結果
房地產

一個小動作,買房退稅30萬竟全被追回!換屋族必看:重購退稅3個千萬不能做的事

小珍收到重購退稅30萬要被追回的信函,這個消息重重打擊了她!為什麼?只是遷出戶籍的小動作,居然就噴了30萬。小珍就是不小心踩到什麼雷?

日期:2022-12-02

稅制

高房價年輕人買房壓力大!父母「現金贊助」最容易忽略贈與稅 聰明爸媽靠1招「贈與稅」秒降

父母想幫子女買房,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就屬於現金贊助,稅務單位提醒所衍生的贈與稅問題最容易被忽略,不過善用父、母兩人免稅額度,必需繳交稅額會大幅下降。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就接獲民眾來電詢問,用自己的資金替兒子購買不動產,是否要申報贈與稅?(原文刊載於2022/9/22,更新時間為2022/12/1)

日期:2022-12-01

理財

女星嫁有錢富二代,1原因離婚竟反被分大筆財產!夫妻剩餘財產重點:除了假扣押還有2招防配偶脫產

離婚後,如果對方不依照離婚協議或離婚判決給予財產,這個時候可以按法定程序向法院聲請「假扣押」,禁止對方進行「脫產」。

日期:2022-11-27

情感關係

大S二婚具俊曄,汪小菲拒付500萬生活費!「這筆錄」讓她成功扣押財產!律師指點離婚如何神布局

藝人大S(徐熙媛)與汪小菲2021年宣布離婚後,雙方當時談好條件,汪小菲每月需付給大S生活費,不過,就在大S和具俊曄結婚後,就沒收到生活費,大S日前依據離婚協議向台北地院聲請強制執行汪小菲的財產500多萬元,且北院已核發扣押命令。對此律師則表示,很多人看到名人離婚案件,以為離婚就可以跟對方要贍養費,其實法律對贍養費的請求權相當嚴苛,只有「無過失」且「判決離婚」而生活困難的一方,可向另一方請求。至於名人離婚常見贍養費、扶養費等條款,他們未必「陷入生活困難」,為何能拿到一大筆錢?律師解釋,這就屬於各自雙方的協議,為離婚附帶的條件,不能與一般案件相提並論。

日期:2022-11-21

退休

50億房產給獨子,老父摔癱討嘸一毛錢!財稅專家:防子女不孝這樣做,保全資產「老有尊嚴」

據內政部2022第2季全台房價所得比數據,台灣民眾平均不吃不喝9年多才能買房,房貸負擔率更高達39.62%,等於購屋者有4成收入都拿來繳房貸。房價居高不下,有網友便問若是中老年才買房,是不是乾脆把房子登記在小孩名下?對此,網路一片倒認為「有房才能真防老」,而財稅專家則以松山某知名家族爭產案為例,論述想「老有尊嚴」應該怎麼做。

日期:2022-11-14

健康

他山之石 顛覆台人長照認知 認識「減法照護」 培養長者健康自主力

在台灣,國人臨終前平均臥床八年。若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臨終前的臥床天數比較,差了足足三千倍!如何打造更健康樂活的熟齡人生?這場論壇有滿滿的解答。

日期:2022-11-02

保險

幸福熟齡論壇/保險一定回本才划算、存退休金沒有18%不夠用?想優雅退休必破解的理財規劃兩大迷思

《今周刊》今(10/25)日舉辦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邀請南山人壽健康照護企劃部資深協理陳碧玉與永豐金證券資深經理證期雙分析師陳泓睿,以退休理財規劃為題發表演說,根據兩位專家長期觀察台灣人在退休理財規劃上的迷思,以「總覺得保險一定要有去有回」以及「退休金投資報酬率一定要很高」為最大宗。

日期:2022-10-25

稅制

遺產分配「不患寡而患不均」!癌父把3千萬房過戶長子,4兄妹爭產葬禮形同陌路的悲哀啟示

遺產實務上,若被繼承人沒有預立遺囑時,遇到最多也最難處理的狀況,就是公平性的問題,因為很多老人家在生前,就會陸續移轉財產給小孩,尤其是在預知自己時間不多的時候,這種情況更是常見。父母移轉財產給小孩並沒有問題,但問題往往出在「不公平」,例如只有給其中某個子女,但其他子女沒有,又或是雖然各子女都有給,但之間的價值卻不等,而因為這種不公平,往往造成子女間彼此有心結,為日後分割遺產時埋下導火線。

日期:2022-10-21

個股深入分析

存股助理第238期︱台積電(2330)股價遇強勁逆風,但仍朝遠大航程前進

我們在台積電股價從歷史高點688元回跌至接近400元之際納入存股池。雖然台積電股價「變」便宜了,但其技術領先優勢、競爭力、市場地位、以及所屬的半導體產業長期性前景,我們認為並沒有什麼變化。

日期:2022-10-21

房地產

中老年買房填孩子名下好嗎?過來人:先問自己1問題 以房養老「3方法」退休不苦惱

好不容易存到了錢買房成為「有殼一族」,可是年紀已經50、60歲,未來房子也有可能贈與給孩子,那麼這時候買房到底該填自己的名字,還是乾脆就放在小孩名下?理財專家林奇芬曾表示,由於台灣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中年開始想規劃「以房養老」或許可評估3種方式,不過都得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負擔。

日期: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