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贈稅2025(114年) 最新課稅級距出爐,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遺產稅「課稅級距金額」因應消費者物價指數,與上次2017(106年)調整後指數相較,上漲12.42%,已達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2條之1規定應調整標準,按上漲程度調整,並適用於2025(114年)發生之繼承案件。今周刊整理遺產稅課稅級距金額、公式如何計算,讓民眾在面臨稅法時能一次搞懂。
日期:2025-04-06
許多父母為減輕子女負擔,無論是現金或不動產,都希望能透過贈與給子女更好的生活品質;不過,關於每年贈與稅免稅額的額度,仍是有不少人搞不清楚,一旦誤解某條稅法法規,恐怕會讓荷包大失血,付出高額的稅金。《今周刊》本篇列舉出幾大容易誤踩且常見的贈與稅免稅額地雷,讓納稅人避免被國稅局多扒一層皮。
日期:2025-03-18
王女士是一間連鎖餐廳老闆,她兒子今年準備結婚,所以她想買一間新房送給兒子。她看中一間市價1500萬的房子,她知道替子女買房,若超過免稅額範圍,需要繳納贈與稅,所以她請代書先算一下。代書告訴王女士說,若贈與房子,贈與稅的計算並不是用實際交易價格,而是用房子的評定價格和土地公告現值來計算。代書調出資料後,確認這間房子的評定價格和土地公告現值合計不到244萬元,還在免稅額範圍之內,王女士聽到後很滿意。買賣雙方約定三天後簽約,王女士因要出國,所以請助理先匯1500萬到兒子的帳戶內,以利兒子順利簽約付款。一個月後,房屋交易順利完成,兒子也開始裝潢準備新房,但隔年王女士竟接到國稅局通知,說她逃漏贈與稅,還要加計罰鍰。王女士非常意外,房子價值不是在免稅額範圍內嗎?怎麼會逃漏稅?
日期:2025-01-28
年底到了,是時候考慮如何善用每年244萬台幣的贈與免稅額了。這是一個絕佳的財務規劃工具,可以幫助你在合法範圍內減少稅務負擔,並將財富轉移給下一代。
日期:2024-12-16
財政部在歲末年終的時刻,放送減稅大禮包!財政部宣布,自2025年起調高遺產稅及贈與稅的課稅級距。由於遺產稅及贈與稅的課稅級距已8年未有調整,加上物價累計漲幅已達法定調整標準進行修改,經調整後,年度贈與淨額2811萬元、繼承淨額在5621萬元以下,都可享最低10%稅率,2025年正式生效。無論資產多寡,提前規劃自己的財富、遺產,才能達到節稅的目的。究竟最新課稅級距是如何?贈與或遺產超過多少錢,會需要繳稅?免稅額及扣除額有跟著調整嗎?《今周刊》本篇帶讀者一次瞭解。
日期:2024-12-02
父母親若要將大筆資產轉移給兒女,與其直接給錢,不如先幫忙購置房地後再贈與,更能起到節稅作用。專家舉例,4,300萬元現金贈與子女,扣除免稅額244萬後,4,056萬還需繳483.4萬元稅款;若是將該筆資金拿來購置辦公室,就能用土地「公告現值」及房屋「評定現值」申報,能發揮節稅效果。
日期:2024-09-26
為了確保家人無負擔,避免巨額遺產稅,就要學習如何規劃遺產,聰明節稅。了解遺產稅級距與免稅策略,讓辛苦成果實現最大價值,趕快看下去!
日期:2024-09-02
台灣房價高漲,父母贈與子女購屋的情形時有所聞。然而,每人每年只有244萬元贈與稅免稅額度,稍微沒注意就會面臨贈與稅的課徵問題。一名22歲大學生購置北市總價9,200萬元房屋,與資力明顯不符,經查,原來是母親資助,最終母親須補繳贈與稅額426萬4000元。 國稅局提醒,若未依限申報,還將處以最高2倍罰鍰。
日期:2024-08-06
經常有很多民眾與子女間的房地產移轉,都想透過子女來購買父母的房子以規避贈與稅;但子女通常沒有足夠資金可以支付給父母,於是就想出用借款給子女的名目,來讓子女有錢、有金流可以買自己的房子,但《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第6款即明確規定跟父母借款而來的資金購買父母親的房子,即使有金流仍會國稅局視同贈與,而課徵贈與稅。
日期:2024-03-20
善用贈與稅免稅額可兼顧節稅及家族傳承,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民眾在運用這項節稅工具時常有兩大誤解,第一是誤解「每年」起算時間,第二是誤解「每人」定義。
日期: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