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和資本利得,是近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幾次的投資經驗來回在筆記本刷了很多次,我決定賣出把握下跌機會。當然很感謝大家一年的監督,這些日子累積了六位數的股利,每季的發放日感覺也是很棒的。當時的自己也是這樣想,股利幫忙負擔部份頭期款,剩下的再從每月收入補齊。但當我閱讀的越多,思考的面向也慢慢有不同的轉變,再加上多次的風險與預算評估,收入一直是考量重點,即便少了股利的撐腰,負擔頭期款後還是有投資的空間,調整後也許又會有不同的收穫。
日期:2025-04-06
不時會看到一些批評高股息ETF的文章,主要論述通常是整體報酬不如大盤指數型ETF,也不能保證穩定配息,股市下跌時也會跟著下跌,配息只是本金左手換右手的遊戲等等。身為指數投資為主要核心概念的我,當然也同意這些不爭的事實。但高股息ETF就真的這麼不值得持有嗎?我想跳脫報酬率的比較,從另一個角度來討論。
日期:2025-04-01
2024年,新加坡經濟展現出強勁的復甦力道,全年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達4.4%,遠高於2023年僅1.8%的表現。從季節性角度觀察,2024年第四季的GDP年增率為5.0%,較第三季的5.7%略為放緩。
日期:2025-03-30
編按:本書作者澤上篤人在日本投資50多年,擁有「長期投資之神」、「長期投資先驅」的美名。他認為投資要放慢腳步、長期投資「讓錢自己滾錢」,如果只想炒短線賺錢,通常只會在「獲利」與「虧損」之間殺紅眼,也不見得會有好結果。澤上篤人指出,長期持有股票不僅穩定,也更有效率。比起定期存款與定額存款,長期投資的報酬率更高。他就舉例,將1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21萬元)放入年息7%的定存,10年後變成197萬日圓(約合新台幣41萬4100元),20年後增加至387萬日圓(約合新台幣81萬3500元)。拿同樣的資金投資股票,1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21萬元)在10年後變成34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71萬4680元),20年後增加至1152萬日圓(約合新台幣242萬1504元)。對比股票和定存的獲利,10年就差30萬,20年更是差160萬。對此,他強調,選擇以股票長期投資,可透過時間充分發揮複利效果,加快創造財富的速度。
日期:2025-03-26
由力晶集團控股約兩成的合肥晶合集成,2017年底才量產,七年後已經躍升為中國營收第三大的晶圓代工業者,僅次於華虹集團及中芯國際(SMIC)。身上帶有濃厚力晶基因的晶合集成,不僅過去一年來單季營收一度超越同樣脫胎自力晶的力積電(6770),而且連續兩年獲利高於力積電,這不免讓外界質疑,力晶集團是否「把孩子養大了,反而跟我競爭」。對此身為力晶第二號員工(董事長黃崇仁是第一號)的晶合集成董事長蔡國智強調,力積電是在台灣,晶合集成在中國,「我的競爭者是三星」,而且沒有「我養一個孩子,他長大了,怎麼跟我競爭」這回事。他也說明,晶合集成之所以能在成立九年、投產七年後,擠進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之林,更是中國第三大,除了公司抓到2020下半年市場出現晶片荒的商機,移植自力晶集團的制度與團隊默契,以及董事會的快速決策及支持,都是重要原因。
日期:2025-03-25
一名平均月薪7萬多元的公車司機,在工作20年後離開職場,原先以為退休金拿好拿滿,可以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卻沒料到領到實際金額之後傻眼,原來公司僅給了30萬,一怒之下告上法院。
日期:2025-03-22
台灣高股息ETF聲量在2024年初達到最巔峰,尤其00940在募資期間就有創紀錄的1700億,但整個2024年高股息績效普遍輸給市值型,所以投資人又都去追逐市值型了,但高股息真的就不行了嗎?這一年多來曾經火熱的高股息ETF發展如何呢?今天跟你聊聊冷掉的高股息其實也有值得關注的標的。
日期:2025-03-20
中信金(2891)在週二(3/18)舉行法人說明會,對外說明2024年營運概況及經營績效,公布2024年稅後盈餘720.3億元,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16.39%,表現優於同業,稅後資產報酬率(ROA)為0.86%,每股純益(EPS)為3.64元。
日期:2025-03-18
先前有人留言,選擇歐印是要有筆大一點的資金,如果只是20-40萬左右,基本上與分批買進沒什麼差別。為了破解這個迷思,YP打算用24萬來做個回測,當10年前歐印0050跟分批買進至今,金額高低對於勝負是否有什麼差別。
日期:2025-03-17
馬來西亞裔的陳立武寫下歷史,成為英特爾創立57年以來首位華人CEO。據公司監管文件,陳立武的基本年薪為 100 萬美元(約新台幣3295萬元),另有 200%的績效獎金,以及價值6600萬美元(約台幣21.7億元)的長期股權獎勵和股票選擇權。值得一提的是,陳立武在就任首月內需購買價值2500萬美元(約台幣8.2億元)的英特爾股票,展現其對公司的信心與支持。
日期:202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