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今周刊》科技趨勢論壇周二(2/21)登場,請到海內外產官學專家一起討論「台灣科技全球戰略新布局」。《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分享,近5年來兩件改變世界的事件,包括疫情以及中美貿易戰,很多產品變成了關鍵物資,像是口罩。而台灣半導體因有獨特關鍵性,美、德、日都希望台積電去設廠,「其中,台積電到美國設廠對北美貿易很有意義」。
日期:2023-02-22
2023年伊始,今周刊科技趨勢論壇重磅登場。2月21日,今周刊攜手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中國信託投信,舉辦【Time is Up 台灣科技 全球戰略新布局】論壇,邀請國內外重量級科技趨勢專家,替企業投資方向把脈。
日期:2023-02-17
台灣美國商會於日前發布《2023年商業景氣調查》報告,內容顯示,儘管2022年受到俄烏戰爭、通膨等因素影響,導致全球經濟走軟,但受訪會員公司,仍對台灣景氣前景抱持信心,有88%的會員公司,計畫維持或擴大在台投資。
日期:2023-02-14
歐美等政府近年已將晶片視為重要戰略物資,紛紛提出法案追求供應鏈自主。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產業暨能源委員會(Industry and Energy Committee)1/24投票通過「歐盟晶片法」(Framework of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Europe's semiconductor ecosystem,簡稱EU Chips Act),其中包括一條罕見的修正案,要求歐盟展開「晶片外交」,與台、美、日、韓等戰略性夥伴合作,以確保供應鏈安全。
日期:2023-01-26
加拿大駐台代表倪傑民(Jim Nickel)週三(12/14)表示,加拿大與台灣之間的「台加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IPA)目前正處於最後階段,相關宣布將會是雙方部長級官員決定,下一個階段就是實質談判,預計今年結束前就會有下一步消息。而台灣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倪傑民認為,進入審查階段前,各國非常樂見台灣的努力。
日期:2022-12-14
在台積電赴美設新廠之際,創辦人張忠謀一句:「自由貿易已死」,引起社會大眾熱議。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周五(12/9)在《今周刊》舉辦的2023年全球經濟關鍵報告論壇上分析:「自由貿易短期受挫,是不是永遠不能恢復了還有待觀察。」
日期:2022-12-09
今周刊編按:台美雙方今年6月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後,經過多時磋商,敲定11/8-11/9兩天舉行首次談判會議。據了解實體會議將在美國紐約舉行,將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帶隊,就貿易便捷化、良好法規實務、 反貪腐與中小企業等議題進行談判。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政務委員鄧振中領導的經貿辦,這段期間積極與美國貿易代表署協商溝通,如今正式敲定談判時間,針對11項議題有無要新增,鄧振中日前指出,還是先以11項議題為主,之後要加再說。(原文刊載於2022/8/18,更新時間為2022/11/3)
日期:2022-11-03
近期美國對中祭晶片禁令,從技術、設備到人才圍堵中國高科技發展,中美兩大國在貿易、政治上逐漸對立激化,讓台海緊張情勢持續升高。近日,連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數度公開強調,台灣晶片供應鏈岌岌可危,正是地緣政治衝突所致。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週三(10/26)在一場高峰會談上就直指,本世紀20年代美中競爭將進入決定性階段,這對世界將是危險的10年。而曾獲三座普立茲獎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建議台灣,不要輕易逼迫中國領導人表態,更要多結交國際合作伙伴,才能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政局中安身立命。
日期:2022-10-26
美國眾議院外委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今天帶領36位眾院共和黨人,提出眾院版「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盼提升台灣防衛,更新美國對台政策。相較參院外委會月中通過的版本,眾院版保留敏感外交條文,包括AIT處長任命須參院同意,但同樣計劃未來5年提供台灣65億美元軍援。麥考爾說,台灣是美國重要國安夥伴,但台灣民主面臨來自中共前所未見程度的威脅,他強調:「現在是時候提供我們盟友(台灣)武器,要在入侵發生前,而非之後」。
日期: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