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日前決議調漲4月電價,平均漲幅11%,其中住宅每月用電量700度、小商家1500度以下不調整。只是租屋族無論是雅房或是分租套房,通常都是共用電表,用電加總後很容易就超過,有些房東勢必會將電費「漲到頂」,引發租屋恐慌。對此,台電表示,若屬於分租套房多戶共用同一電表,只要來申請裝設智慧電表(免費),並接受台電節能輔導者,即使每月用電超過700或1000度,本次電價可不調漲。另外,對於社福團體,包括使用維生輔具之身障家庭、庇護工場、立案社福機構及護理之家等2.2萬戶用電,基於照顧弱勢精神,本次電價亦凍漲。
日期:2023-03-20
經濟部決議調漲4月電價,平均漲幅11%。台電代理董事長、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強調電價調整有4大目標,分別是照顧民生、穩定物價、顧產業競爭力以及台電財務永續,電價調整不是「是非題」,而是要尋求平衡的題目。曾文生表示,央行總裁楊金龍曾表示台電、中油扮演國內物價平穩重要角色。他譬喻如同台灣在產業面有台積電這座護國神山,在這波通膨中,則是有台電、中油這兩個「護國消波塊」,以抵擋通膨浪潮,所以希望合理的電價調整,能得到國人支持。
日期:2023-03-20
政府期許透過小額終老險拉高國人的死亡保障,保險業者也喜歡強調該商品CP值高,但買保險應考慮實際需求,不論是高齡者或青壯族群,投保前都應當三思。
日期:2023-03-15
比比昂網站成交金額三年成長近三倍,成為網家少數賺錢的子公司,背後功臣、社長羅薇琳歷經創業失敗、招商一年掛零,她如何帶領這家台灣新創征戰日本?
日期:2023-03-15
你知道國民年金欠費,配偶也有連帶繳納的義務嗎?根據勞保局規定,初次欠費者會被開罰3000元台幣,若繼續拖欠罰金則會往上疊加累進,不過一名網友表示,自己明明都有將欠費繳清卻還是不斷收到罰單,結果一問之下竟是「配偶逾期未繳納」,他必須幫忙代繳。國民年金罰款制度引起熱議,不少人挨轟不合理,更痛批假如失業還要被削一筆,諷刺簡直就是「失業懲罰金」。
日期:2023-03-13
民生、產業用電電價都傳「漲聲響起」。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直言若以台電去年虧損2785億元計算,電價應調漲40%才可彌補,不過為避免過度影響物價等,建議能分段調整,每次上漲幅度約10%至20%為宜。台經院院長張建一則表示,基於台電公司治理角度,以及適度彌補台電前兩年的虧損,他支持調整電價,但調整的幅度、範圍不宜過廣,畢竟目前蛋價已形成民眾通膨預期心理,應避免再增加電價的變數,造成物價更大壓力。
日期:2023-03-06
蛋荒議題持續受到關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周三(3/1)說明因應措施,短期3大作法包括協調國內蛋商及加工業者調度、自澳洲進口500萬顆、辦理蛋品冷鏈計畫;中長期3大方向則為加強輔導雞舍轉型、辦理蛋中雞場增產獎勵計畫,及持續專案進口蛋種雞。在專案進口500萬顆蛋後,陳吉仲評估至少至3月底都可滿足國內需求,至於長期蛋荒何時可緩解?他則是認為3月開始氣溫回暖後,讓國內雞蛋產量增加,加上先前淘汰與換羽的蛋雞也投入生產,預估再2至3個月,產量就可望開始回穩。
日期:2023-03-01
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偶爾會因為沒注意而將隨身物品遺留在車上,根據台鐵統計,每月平均可拾獲1萬多件遺失物。台鐵樹林火車站近期將這些逾期未領回的遺失物品整理起來,周三(2/22)將舉辦拍賣會,其中竟有許多昂貴物品,像是香奈兒包、任天堂遊戲機Switch都在列,也讓民眾好奇「到底怎麼丟的」。臉書粉專「交通×樹林」也上傳一段影片,只見大廳人山人海,都是為了參加競標活動,粉專還表示,「拍賣官有一直提醒大家要理性出價」,不過現場民眾仍是積極喊價,其中最受關注的是Switch遊戲機,被一名男子以1.3萬元標走,打開一看竟有7款遊戲,遊戲機也正常,讓他直呼「太值得」。(原文刊載於2023/2/21,更新時間為2023/2/23)
日期:2023-02-23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周二(2/21)舉辦新春聯誼晚宴,包括總統蔡英文、立法院長游錫堃、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經濟部長王美花、商總名譽理事長王金平、立法院朝野黨團幹部皆與會,現場冠蓋雲集;有趣的是,商總理事長許舒博也在致詞時揭露,蔡總統之所以出席的「秘辛」。
日期:2023-02-22
現行健保費率已經兩年沒調漲,明年是否調漲備受關注。衛福部長薛瑞元周五(2/17)表示,「明年保費費率不漲,是往這個方向」,不過,還是要依照法定程序,看今年收支情況以及明年總額,並透過健保會審議通過才能決定,但希望達到連續3年不漲為目標。至於為何能夠不漲保費?薛瑞元表示,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去年補充保費收入超乎預期,有結餘;二是行政院今年已編列240億元健保基金;三是立法院正審議「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可能會再撥補200億,所以有機會達到明年底1個月以上的健保安全準備金。薛瑞元說,明年費率最終是否可以如願不用調整,還是要看收支狀況,明年總額預算等來通盤考量。日前有媒體報導,健保收入連5年赤字,2022年終於「由負轉正」!根據健保署分析,除了基本工資調升、軍公教調薪,以及投保金額上限調整外,國內經濟在疫情期間交出亮眼成績,補充保費大進帳也是原因,光是去年1月到11月,就挹注653.8億元,超越開徵後的每年總金額,創下史上新高。(原文刊載於2023/2/13,更新時間為2023/2/17)
日期: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