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連年虧損,去年即使有政府補貼500億,虧損仍高達1985億元,歷年累計虧損3820億元;電價審議會將於3月舉行,外界關注電價是否連續3年調漲。然而,有媒體報導台電已規劃電價調整方案,可能爭取今年以不虧損為目標,讓電價調漲25%,或向政府爭取新台幣1500億元財務補助。對此,台電澄清目前內部正在進行財務檢視,後續會向經濟部報告,因為身負抗通膨重任,希望爭取政府財務支持,但目前並無調漲方案。
日期:2024-01-21
為推動實施我國碳定價,環境部於112年12月1日訂定發布「碳費費率審議會設置要點」,明定碳費費率審議會委員的組成及運作方式。環境部表示,自113年開始,碳費徵收對象的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就會被納入計價,依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8條規定,其徵收費率將由審議會審議後,送該部核定公告。甫於11月30日在杜拜開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國會議(COP28),也正在討論全球減碳課題,此項設置要點的訂定展現我國願與國際協力,逐步落實減碳的決心。
日期:2023-12-02
邁向10月,有哪些新制將上路?除了農業版青安貸款開放申辦之外,健保署也放寬B肝口服藥給付,還有電價方面,百貨餐飲等高壓用戶將取消凍漲,此外4縣市也將禁用一次性塑膠杯。此外,疾管署指出,689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將分2階段開打,第1階段將於10月2日接種,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族群,提醒符合公費接種資格的民眾儘速預約。《今周刊》整理了10月新制措施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分為全國性與地方性兩類,提供民眾參考:
日期:2023-10-01
經濟部周二(9/19)召開今年度第二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審議,決定電價不調整,維持平均電價每度3.1154元。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此次決議凍漲是因有3大觀察,首先是考量全球燃料價格有緩降趨勢、台電此次預估成本較上半年明顯下降以及最近水情好轉。林全能也提到,對於農漁、學校及社福團體、食品、攤販集中市場等均維持凍漲;今年4月用電衰退10%以上的製造業等產業,維持高壓8.5%、低壓5%的減半調整模式;外燴團膳業部分取消去年15%凍漲作法,仍維持今年的減半調漲作法。前述凍漲或減調的受惠用電戶合計約12萬戶。不過考量疫情後部分產業復甦,包括百貨公司、電影院、健身房、餐飲等產業,在上半年用電量及營業額較去年同期皆有成長,因此取消凍漲,亦即恢復原有價格,受影響者約880戶。
日期:2023-09-19
經濟部預計周二(9/19)召開年度第二次電價費率審議會,討論下半年公用售電業電價費率。各界預期10月起電價雖凍漲,但百貨、電影院、健身房、餐飲等高壓用戶將取消優惠,亦即恢復正常電價;製造業則估維持調幅減半措施。學者吳大任分析,目前經濟仍是外冷內溫的情況,服務業表現仍不錯,但成長動能開始趨緩,加上出口若持續衰退,此外溢效果可能會在今年Q4到明年Q1,開始影響到國內消費動能。 因此他認為,台電虧損問題當然需要解決,「但不必急於一時」,因目前經濟仍處於非常時期,若此時加重家庭、企業負擔,時機點恐不太合適。至於時機點,他認為宜等明年全球升息循環真的結束、出口開始好轉後再來大幅調整電價。
日期:2023-09-18
電價費率審議會本周二(9月18日)登場,預估電價不會調漲,僅有去年因疫情緩漲的5類行業會補漲。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台電連續虧損,預估這2年恐慘賠4,675億元,電價還能凍漲嗎?
日期:2023-09-18
票價凍漲28年的台鐵已完成多版本費率調整方案,5月向交通部建議採用報酬率1%版本,區間車漲27%最多,自強號貴11%,交通部同意討論,但時間未定。
日期:2023-06-17
經濟部決議調漲4月電價,平均漲幅11%。台電代理董事長、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強調電價調整有4大目標,分別是照顧民生、穩定物價、顧產業競爭力以及台電財務永續,電價調整不是「是非題」,而是要尋求平衡的題目。曾文生表示,央行總裁楊金龍曾表示台電、中油扮演國內物價平穩重要角色。他譬喻如同台灣在產業面有台積電這座護國神山,在這波通膨中,則是有台電、中油這兩個「護國消波塊」,以抵擋通膨浪潮,所以希望合理的電價調整,能得到國人支持。
日期:2023-03-20
民生、產業用電電價都傳「漲聲響起」。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直言若以台電去年虧損2785億元計算,電價應調漲40%才可彌補,不過為避免過度影響物價等,建議能分段調整,每次上漲幅度約10%至20%為宜。台經院院長張建一則表示,基於台電公司治理角度,以及適度彌補台電前兩年的虧損,他支持調整電價,但調整的幅度、範圍不宜過廣,畢竟目前蛋價已形成民眾通膨預期心理,應避免再增加電價的變數,造成物價更大壓力。
日期:2023-03-06
蛋荒議題持續受到關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周三(3/1)說明因應措施,短期3大作法包括協調國內蛋商及加工業者調度、自澳洲進口500萬顆、辦理蛋品冷鏈計畫;中長期3大方向則為加強輔導雞舍轉型、辦理蛋中雞場增產獎勵計畫,及持續專案進口蛋種雞。在專案進口500萬顆蛋後,陳吉仲評估至少至3月底都可滿足國內需求,至於長期蛋荒何時可緩解?他則是認為3月開始氣溫回暖後,讓國內雞蛋產量增加,加上先前淘汰與換羽的蛋雞也投入生產,預估再2至3個月,產量就可望開始回穩。
日期: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