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政治獻金案持續延燒,週四(8/29)下午柯文哲親上火線召開記者會說明,柯文哲繼續緊咬時任競總財務長李文宗和會計師端木正。「這次事件重創本人和民眾黨聲譽形象,讓支持者失望,我要表達抱歉,政治獻金部分,錢都在,只是會計師登錄錯誤,還有我們沒有複查的結果。」「來請款的,只要財務長簽核,就放行,沒有審查稽核機制。」對於外界質疑他拿4300萬選舉補助款買商辦,柯文哲日前說是要做個人辦公室使用,記者會則改口,是要作為「民眾黨國會辦公室使用」。柯文哲說,要向黨請假3個月,自動申請調查。個人也要好好反省,到底可不可以帶領民眾黨,到底還能不能給支持者願景,繼續前進的力量,接下來3個月會靜待黨內的調查,好好思考怎麼替台灣繼續服務。
日期:2024-08-29
標榜清廉、公開透明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捲入政治獻金假帳風暴,迎來從政最大危機。一心想發展「黨營事業」、開拓財源的他,一步步將自己逼入險境,這個念頭為何害了他?
日期:2024-08-21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籌編完成,該年度歲入來到3兆1534億元,歲出則為3兆1325億元,不但雙創新高,更是我國歲出、歲入同時首度突破3兆元規模。此次總預算案,是總統賴清德上任以來首本總預算案。相較於行政院在院會通過的113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中,編列歲入2兆7092億元、歲出2兆8818億,明年度歲入增幅約達到16.3%、增加4442億元;歲出增幅則約為8.69%、增加2507億元。據了解,明年度預算案歸納有5大亮點,包括「預算編列量入為出,落實財政健全」、「總預算案歲入歲出有賸餘、「沒有新增任何特別預算計畫」、「累計債務餘額比率下降,債務確實減少」、「總預算實質並未舉債」。賴總統在聽取行政院報告「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後,裁示這本總預算充分展現政府推動福國利民政策的決心,顯示行政團隊不僅落實財政健全,增福利、強國防、拚經濟,也重視第一線需求,回應民意期待,並持續邁向「均衡台灣」。
日期:2024-08-07
今天(2024年8月5日)加權指數崩跌1800點,創下最多跌點與最高跌幅(下跌8.35%)。總編不會解盤,也不想幫您解盤。這一期我們來聊聊,大股票時代來臨的兩個觀察。
日期:2024-08-05
針對醫界爭取健保點值1點1元,衛福部長邱泰源1日表示,在現行健保總額制度下,會先進行醫政、健保改革,排除由健保支付的項目預算,粗估一年有100多億元,三年能有300多億元,保障點值提升至0.92、0.93左右。並強調,會盡量不增加民眾負擔下找財源,不會馬上1點1元,但會逐步加強。
日期:2024-07-02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週一(6/3)審查《財政收支劃分法》部分修正草案,財政部長莊翠雲、主計長陳淑姿列席備詢。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召開記者會,要求中央釋出15%稅收、約5133億元給地方縣市。對此,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說,財劃法20、30年來都沒有修,每個縣市的基礎不同,甚至都想增加,民進黨團主張先開公聽會,了解六都與非六都的意見。在委員會備詢的莊翠雲說,各地方政府提出指標差距很大,有多達30-50個(版本),過去5度提出就是因為沒有共識,現在努力的就是水平分配,必須凝聚地方政府意見。民進黨立委郭國文指出,若通過國民黨團版財劃法修法,中央要釋出達5777億元,如果加上國民黨的花東交通建設3案高達2兆元,預算是否編得出來?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答詢時說,「連舉債都沒有辦法處理」。郭國文也踢爆藍白修法各以首都、人口和營所稅為由,藏有蔣萬安、侯友宜、高虹安條款,只是圖利自己的人搶錢法案。面對各界壓力,行政院長卓榮泰3日上午強調,在兩原則下願意開放討論,一定要站在中央地方互補、互相支撐的這個原理底下,才能照顧到全國每一個鄉鎮縣市每一個人民。「中央絕對樂於討論財劃法修法,但是互相幫忙,而不是包圍。」
日期:2024-06-03
國會改革之亂,為未來4年可能持續上演的朝野衝突、群眾抗議,拉開序幕。接下來,藍白陣營共推的「花東三法」,同樣面臨違憲、兩兆錢坑等質疑,是否將引爆下一波戰火?
日期:2024-05-29
針對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所提攸關花東交通等三大法案,民進黨立院黨團認為涉及數兆元,將燒掉台灣一整年的預算,藍白卻想要強行通過,且侵佔行政權。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週一(5/13)更是喊話30年老同事、立法院長韓國瑜,希望國會議長能至少守住程序正義,守住民主最後一道防線,維護國會尊嚴,而非柔性配合傅崐萁和黃國昌兩人的主張。「我懇切拜託,就在你一念之間!」週一協商時並未進行到花東快三案就結束,韓國瑜訂於16日下午再次協商,最快本週五(5/17)就能表決。屆時國民黨和民眾黨是否又將以優勢人數通過此案,受到矚目。
日期:2024-05-14
七年多來,砸下八千四百億的前瞻計畫爭議不斷,引爆朝野對立,隨著在野黨在新國會過半,藍白陣營擬修法對《預算法》開刀,刪除特別預算「帝王條款」,為何財政、法律專家卻不看好?
日期:2024-03-27